[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暖通单体振动噪声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4007.4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7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宋鲁涛;齐凯;王晖;王洋;刘令波;王楷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H17/00 | 分类号: | G01H1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11004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暖通 单体 振动 噪声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器振动噪声性能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暖通设计前期对噪声进行测试的汽车暖通单体振动噪声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顾客对驾乘舒适性要求越来越严格。汽车行驶过程中,暖通空调作为常用装置对振动噪声影响较大,合理降低其振动噪声是提高驾驶舒适性的有效手段。在暖通设计前期,对单体噪声的降低能有效控制整车状态暖通空调振动噪声。
目前,汽车暖通的振动噪声测试主要在实车阶段进行,此方法方便、快捷,但在暖通设计的前期不能测试暖通振动噪声,难以有效控制实车状态暖通振动噪声水平。少数对汽车暖通单体测试的方法也主要将暖通放置于地面或推板上测试,不能很好的保证试验的规范性和一致性,而且对暖通测试工况也没有要求,难以模拟实车状态暖通振动噪声水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暖通设计前期对噪声进行测试的汽车暖通单体振动噪声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将暖通利用橡胶绳悬挂于固定装置,外接电源与暖通连接,在暖通与固定装置之间的上部设置传声器,在暖通下部设置振动传感器,传声器与振动传感器均与数据采集装置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底座、两根立柱、直角固定三角架、吊杆与两根横梁,两根立柱固定在底座上,立柱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加强杆,加强杆与底座形成的45°角处设置有45°固定架,加强杆与立柱之间形成的135°角处设置有135°固定架,吊杆与两根横梁设置‘工’字形,两根横梁的中点分别固定在两根立柱的顶端;立柱、横梁、加强杆、支撑杆和吊杆均为方形杆且其长边所处的四个平面上均设有相同的“T”形滑槽,且其横断面均为相同的四方形。
吊杆与横梁之间设置有直角固定架。
直角固定架、45°角固定架和135°角固定架均通过螺栓固定于立柱、横梁和加强杆的侧面‘T’形滑槽内;螺栓端部在‘T’形滑槽内滑动。
其操作步骤如下:
1)将暖通利用橡胶绳悬挂于暖通固定装置;
2)将悬挂暖通的固定装置固定于消声室;
3)将振动传感器和传声器布置于特定位置,与数据采集装置连接,并进行初始化设置;
4)将暖通鼓风机连接外接可控电源,并在鼓风机接线口连接电压表监测电压;
5)利用外接电源给鼓风机供电并保持稳态工况,分别调整暖通工况为吹面/全冷/内循环,吹面/全冷/外循环,吹脚/全热/外循环,除霜/全热/外循环。每种工况分别设置鼓风机电压为3V、5V、7V、9V、11V、13V稳态工况,记录时间均为10秒,记录2到4组试验数据后完成试验;
6)利用外接电源给鼓风机供电,调整电源电压使暖通从0到15伏匀加速,吹面/全冷/内循环,吹面/全冷/外循环,吹脚/全热/外循环,除霜/全热/外循环四种工况分别测试,记录时间大约控制在1-2分钟内;
7)在分析软件中对暖通振动噪声水平进行评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得到暖通单体振动噪声值,能很好的保证试验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易于模拟实车状态暖通振动噪声水平。该方法应用的试验台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具有很强的通用性,能够适应多种车型暖通振动噪声评估,试验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A部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的B部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的C部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7是直角固定三角架示意图;
图8是45°角固定三角架示意图;
图9是135°角固定三角架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例子而已,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40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