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离开关主导电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2743.6 | 申请日: | 2014-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1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葛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美煜力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1/02 | 分类号: | H01H31/02;H01H3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焦烨鋆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丰台区科技园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开关 主导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开关内的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隔离开关主导电组件。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即在分位置时,触头间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绝缘距离和明显的断开标志;在合位置时,能承载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及在规定时间内异常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设备。
隔离开关是高压开关电器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电器,它本身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比较简单,但是由于使用量大,工作可靠性要求高,对变电所、铁路、电厂的设计、建立和安全运行的影响均较大。隔离开关的主要特点是无灭弧能力,只能在没有负荷电流的情况下分、合电路。隔离开关用于各级电压,用作改变电路连接或使线路或设备与电源隔离,它没有断流能力,只能先用其它设备将线路断开后再操作。一般带有防止开关带负荷时误操作的联锁装置。
在铁路接触网中大量使用垂直打开式高压隔离开关,其基本构成分为导电、绝缘、传动和操作四个部分。其中,导电部分是高压隔离开关的核心部件,其结构直接影响高压隔离开关的使用性能。导电部分由接线端子、导电臂、出线座组件组成,导电臂端安装动触头(或触指)。开关动作时,动触头(或触指)随导电臂转动,实现电路的断开或闭合。
在现有技术中触头、触指、动臂皆采用纯铜的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在非重要部位采用了大量铜材,加工工序多,成本较高。因此,铁路中需要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较低的触头装置。而且静触头与动触头实际接触面积过小,有时会出现虚接情况而不能保证性能,另外,由于触指与静触头之间距离不能保证一直处于压紧状态,不能保证触指与静触头之间有效接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结构简单、节省铜原料、成本低、可有效增大实际接触面积,保证触头间的有效接触,性能更加稳定更加可靠的隔离开关主导电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开关主导电组件,包括静触头、触指和导电动臂,所述静触头固定于左侧出线座组件上,所述导电动臂由铝材质制成,所述导电动臂端部铰接于右侧出线座组件上,所述导电动臂的自由端绕铰接端旋转,所述导电动臂由两个平行的固定在一起的半臂构成,所述触指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半臂自由端的相对内侧,至少一个所述半臂外侧与所述触指固定处设置有弹性压缩装置,所述导电动臂带动所述触指内侧与所述静触头接触或分离,所述静触头包括竖直板和设置于所述竖直头上端上向左侧或右侧倾斜的倾斜头,所述触指依次与所述竖直头和所述倾斜头滑动接触或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开关主导电组件还可以是:
所述弹性压缩装置为外压弹簧,所述至少一个半臂与所述触指固定处设置螺杆,所述半臂外侧由内之外设置有垫圈和螺母,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螺杆上,所述垫圈与所述螺母之间设置有外压弹簧,所述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端部。
所述两个半臂外均设置有垫圈、外压弹簧和螺母,所述两个垫圈、外压弹簧和螺母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半臂的外侧,两个螺母分别连接于所述螺杆的两端上。
所述倾斜头由顶部至底部宽度逐渐增加。
所述倾斜头由顶部至底部外边缘为向外凸出的弧形。
两个所述半臂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固定支撑块,所述固定支撑块通过所述半臂外侧设置的螺栓和螺母固定于两个所述半臂之间,两个所述半臂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固定支撑块的长度相等。
所述左侧出线座组件包括支撑绝缘子、接线端子和固定在所述接线端子上的固定座,所述静触头竖直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支撑绝缘子固定在所述接线端子下端。
所述静触头通过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静触头的竖直头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与螺母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
所述右侧出线座组件包括支撑绝缘子、接线端子和固定在所述接线端子上的铰接座,所述导电动臂的铰接端铰接于所述铰接座上,所述支撑绝缘子固定在所述接线端子下端,所述导电动臂下端连接有操作绝缘子。
所述铰接座上可旋转架设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与两个所述半臂通过向下凹的弯曲臂连接,所述弯曲臂的中间向下弯,所述弯曲臂的两端向上凸起,两个所述凸起分别与所述半臂的中间处和铰接轴两端固定,所述弯曲臂的下弯部下端连接所述操作绝缘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美煜力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美煜力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27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运动机构演示平台
- 下一篇:三试管法气固反应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