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道路3D数据采集车工作台隔震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12937.8 | 申请日: | 2014-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9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凤平;李田义;刘旎;孟均;朱可男;孙勤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路桥瑞通养护中心有限公司;王凤平;李田义;刘旎;孟均;朱可男;孙勤霞 |
| 主分类号: | F16F15/06 | 分类号: | F16F15/06;B60R11/02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1001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道路 数据 采集 车工 作台隔震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隔震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道路作业车辆的功能已渐渐由单项发展成多项,为了便于操作,通常在车辆中增加一台计算机作为控制中心,比如采用便携式计算机车辆上的各项设备连接,但是,车辆行驶过程中常产生颠簸,易导致计算机摔落,并且,因设备较多,线路比较复杂,每次连接都需要规整线路,操作过于复杂繁琐。发明人为了避免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车载工作台,用于安置工程计算机,而因道路颠簸问题,该车载工作台的减震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3D数据采集车工作台隔震连接器,该隔震连接器减震效果好,结构简单。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种道路3D数据采集车工作台隔震连接器,其是通过钢丝绳弹簧将工作台固定于车辆副驾驶的座位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绳弹簧直径为5cm,可适应振动频率0-1kHz,径向位移量<±1.5cm,可有效保护工作台上的设备能正常运转。
进一步的,所述座位底座嵌设于下方设置的导槽中,所述座位底座上还设有齿槽,对应于齿槽设有锁止块,该锁止块连接有移动杆,通过提起该移动杆可将锁止块脱离齿槽,使得座位底座带动工作台可沿导槽前后移动,以保证后排座乘人员的最佳乘坐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种道路3D数据采集车工作台隔震连接器,其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适应在加速度小于2G的运动载体上,可为所安置在上面的装置重量小于200kg的载荷提供有效保护,缓冲并减缓、弱化振动力,有效保护工作台及其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3D数据采集车工作台隔震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位底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但不做对其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3D数据采集车工作台隔震连接器,其是通过钢丝绳弹簧10将工作台20固定于车辆副驾驶的座位底座30上。
所述钢丝绳弹簧10直径为5cm,可适应振动频率0-1kHz,径向位移量<±1.5cm,可有效保护工作台上的设备能正常运转。
再如图2所示,所述座位底座30嵌设于下方设置的导槽中,所述座位底座30上还设有齿槽31,对应于齿槽31设有锁止块32,该锁止块32连接有移动杆33,通过提起该移动杆33可将锁止块32脱离齿槽31,使得座位底座30带动工作台20可沿导槽前后移动,以保证后排座乘人员的最佳乘坐舒适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路桥瑞通养护中心有限公司;王凤平;李田义;刘旎;孟均;朱可男;孙勤霞,未经北京路桥瑞通养护中心有限公司;王凤平;李田义;刘旎;孟均;朱可男;孙勤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29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硬管固定缓冲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车桥轮边用多片盘式湿式制动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