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冲式稳流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2407.3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4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澜正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王雅辉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 式稳流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稳流筒,更具体的说,设计一种缓冲式稳流筒。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用水和废水的排放量逐渐增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严重缺水地区,缺水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提高企业生产过程中水的利用率,减少企业取水量,减少企业排污量,这将对国家工业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污水处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竖流沉淀池和辐流沉淀池的应用也极为广泛,在竖流式沉淀池中,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其截留速度与水流上升速度相等,上升速度等于沉降速度的颗粒将悬浮在混合液中形成一层悬浮层,对上升的颗粒进行拦截和过滤。而在竖流沉淀池和辐流沉淀池中,需要设置稳流筒,为进水进行均匀布水及缓冲稳流,进而降低进水对整体池体内的沉淀层影响。
传统的稳流筒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传统筒体1和传统进水管2,传统进水管2位于传统筒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向上弯曲的弯头,传统的稳流筒布水均匀,不造成水流紊乱,但是,因为传统进水管2的进水弯头向上,污泥沉积管内,引起管道堵塞,造成进水水头损失增大,进水端水位升高甚至溢出池体。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解决此问题,对传统的稳流筒进行的改进,初步改进后的稳流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改进筒体3和改进进水管4,改进进水管4位于改进筒体3内部的一端设置向下弯曲的弯头,改进后的稳流筒,进水弯头向下,污泥可顺流至沉淀池,无堵塞,水头损失小,但因水流跌落,造成水流紊乱冲击,打碎形成的絮体,沉淀池稳流筒外围边泛出水花,影响沉淀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进水管无堵塞且不影响沉淀池沉淀效果的缓冲式稳流筒。
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冲式稳流筒,包括稳流筒本体和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稳流筒本体的侧壁,位于所述稳流筒本体的内部,还包括布水盘和布水斗,所述布水盘通过固定臂固定于所述稳流筒本体的腔体内,并位于所述进水管出水端的下方,所述布水盘的内径小于所述稳流筒本体的内径;所述布水斗固定设置于所述布水盘的上方。
对上述的缓冲式稳流筒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布水盘位于所述稳流筒本体的中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布水斗的顶端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的距离为0.3~1.5m。
进一步地,所述布水盘的边缘与所述稳流筒本体的内壁之间的过水流速不大于0.05m/s。
进一步地,所述布水盘通过3根固定臂固定于所述稳流筒本体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设置一个弯头,所述弯头向下弯曲。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口的中心、所述布水盘的中心和所述布水斗的中心重合,并位于所述稳流筒本体的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布水盘的周边设置围堰,所述围堰的高度为0.1~0.3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式稳流筒,通过布水盘和布水斗以及稳流筒内壁对落下的水进行缓冲,减小碰撞强度,强化颗粒接触连接,形成较大悬浮颗粒,强化沉淀效果;因出水口向下,水头损失小,以锥形布水斗分散布水,强化了布水均匀性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未破坏固有稳流筒的结构,容易改造,减小成本,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稳流筒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初步改进后的稳流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式稳流筒的立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式稳流筒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缓冲式稳流筒,其立面图如图3所示,其平面图如图4所示,包括稳流筒本体5、进水管6、布水盘7和布水斗8。
进水管6的出水端穿过稳流筒本体5的侧壁,位于稳流筒本体5的内部,进水管6的出水端设置一个弯头,弯头向下弯曲。进水弯头向下,污泥可顺流至沉淀池,无堵塞,水头损失小。进水管6位于稳流筒本体5的中上部,便于布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澜正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澜正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24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粉精细过滤筛
- 下一篇:一种悬浊液制备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