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06629.4 | 申请日: | 201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6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登平;韩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登平 |
主分类号: | F23G5/00 | 分类号: | F23G5/00;F23G5/02;F23G5/44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1137***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焚烧 | ||
1.一种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主燃烧室(10)、向主燃烧室(10)内供风的送风组件(20)以及用于将主燃烧室(10)内热能引出的烟道,主燃烧室(10)与烟道间以布置于其上方处的通风管路连通;主燃烧室(10)内设置有用于焚烧输送物料的输送焚烧平台,输送焚烧平台的一端构成物料输入端,另一端构成物料焚烧后的灰烬出口端;输送焚烧平台至少包括用作燃烧载体的承载板(11)以及用于拨动承载板(11)上物料并推送物料沿指定方向行进的搅拨部(12);所述固定炉排焚烧炉还包括位于输送焚烧平台输入端且用于挤压和推送物料进入输送焚烧平台处的推送部(30),推送部(30)与主燃烧室(10)内腔间过渡设置有回风排潮腔道(a),该回风排潮腔道(a)形成连接主燃烧室(10)内腔和推送部(30)的物料输送路径;所述回风排潮腔道(a)的位于推送部(30)所在端设置有出风口(b),出风口(b)连通外部引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拨部(12)为搅拨叶轮,搅拨部(12)包括轮轴(12a)以及平行于轮轴轴线布置的多个直管部(12b),所述直管部(12b)以轮轴(12a)轴线轴对称环绕均布以构成搅拨部(12)的鼠笼状构造,直管部(12b)的两端部分别以端板(12c)固接,搅拨部(12)还包括构成工作部的轮叶片(12d),所述轮叶片(12d)为具备轮叶的环状构造且该轮叶片(12d)套设固接于鼠笼状构造的直管部(12b)上;其轮轴(12a)位于输送焚烧平台下方且其轮轴(12a)轴线平行承载板(11)板面设置,其轮叶片(12d)的一部分通过承载板(11)板面上的预留孔隙(c)伸出至承载板(11)板面以上,搅拨部(12)的转动路径与承载板(11)板面上的预留孔隙(c)间处于避让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20)的出风口位于回风排潮腔道(a)的物料出口端,且位于承载板(11)板面下方处;送风组件(20)出风路径由下而上的指向承 载板(11)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1)呈输入端高而输出端低的倾斜板面状布置;承载板(11)由其输入端向其输出端划分为排潮段(11a)、燃烧段(11b)、燃尽段(11c)和灰渣冷却段(11d),其中燃烧段(11b)、燃尽段(11c)和灰渣冷却段(11d)上布置有贯穿板体的通风孔(d),承载板(11)的排潮段(11a)构成上述回风排潮腔道(a)的内腔运料面,燃烧段(11b)构成焚烧物料的主燃烧面,燃尽段(11c)外形呈落差逐次降低的阶梯状布置,物料由燃烧段(11b)焚烧,再经由燃尽段(11c)和灰渣冷却段(11d)后排出主燃烧室(10);搅拨部(12)位于燃烧段(11b)下方处且与其配合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1)布置于主燃烧室(10)底面上方处,主燃烧室(10)底面外形亦呈靠近承载板(11)输入端处高而临近承载板(11)输出端处低的斜面结构;承载板(11)的灰渣冷却段(11d)与主燃烧室(10)底面低端间固接布置,输送焚烧平台的灰烬出口端布置有用于收集灰渣的积灰单元(70),积灰单元(70)呈上大下小的细长漏斗状构造,积灰单元(70)入口衔接承载板(11)的灰渣冷却段(11d),其出口与外部灰渣输送单元间衔接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积灰单元(70)在其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其出料量的第一拨动辊(70a)。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燃烧室(10)底面的临近与承载板(11)的灰渣冷却段(11d)配合端处开设有回料漏斗(10a),所述回料漏斗(10a)的进料端口与主燃烧室(10)底面板面间顺延衔接布置,回料漏斗(10a)的出料端连通主燃烧室(10)的输送焚烧平台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炉排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料漏斗(10a)在其出口端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料量的第二拨动辊(10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登平;,未经李登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0662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回转式二段焚烧炉的二燃室的火嘴结构
- 下一篇:一种聚能防风分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