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堆放储存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06575.1 | 申请日: | 201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6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登平;韩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登平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F23G5/02;B65G3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1137***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堆放 储存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焚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堆放储存库。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由于顺应了回收能源的要求,正逐渐上升为焚烧处理的主流。实际经验表明,在垃圾焚烧过程中,其释放出的热量要足以提供垃圾到达燃烧温度所需的热量和发生燃烧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否则就必须添加辅助燃料以人为提升其燃烧所产生的热能;然而,现有的垃圾焚烧多采用直接卸车堆放,之后再马上输入垃圾焚烧炉中焚烧方式,普遍存在堆放管理不足,堆放周期不够现象,而生活垃圾自身热质较低,还有大量不可燃烧物及水份,最终致使使焚烧炉的内部温度难以达到所需的燃烧热值,从而必然又需耗费大量辅助燃料助燃,不但极大的增加了焚烧发电单位的经营成本,同时由于无法充分燃烧垃圾,导致其排放的燃烧后渣滓含有大量二噁英等有害物质,造成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如何寻求一种对垃圾预处理系统的结构及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提升,以实现整个运输堆料操作时的高效率垃圾循环堆焐需求,最终达成整个工艺系统的工作效益最大化目的,为本领域科研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垃圾堆放储存库,以在目前垃圾预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效率的循环垃圾自卸需求,其工作安全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堆放储存库,其特征在于:其库体内部至少具备两个以上的用于堆放垃圾的堆放区间,堆放区间的数目大于或等于其垃圾的设定堆焐发酵及好氧反应完成的天数;其库体内部上方设置输送组件,输送组件包括输送小车以及用于与该垃圾堆放工序的前段工序末端间衔接设置的环状导轨部,环状导轨部的轨面引导方向构成运输小车的行进方向,输送小车的垃圾倾泻方向至少指向环状导轨部轨道两侧的其中一侧布置。
所述环状导轨部外形呈轨面水平布置的椭圆环状结构,其长轴方向上的其中一端部形成与垃圾堆放工序的前段工序末端间衔接的衔接端。
所述运输小车为多个且沿环状导轨部的轨面引导方向依次布置。
运输小车包括用于与环状导轨部轨面间形成滚动配合的底座以及布置于底座上的车身本体,车身本体外形呈料斗状;车身本体与底座间具备有用于使车身本体沿底座作铰接摆动动作的铰接轴,该铰接轴的轴线方向与车身本体出料口的垃圾出料方向垂直布置;所述运输小车还包括用于顶升车身本体的动力部,以铰接轴轴线分界,所述动力部对于车身本体的作用部位,处于铰接轴轴线的相对于车身本体出料口所在侧的另一侧车体上;车身本体的出料口指向环状导轨部内侧处设置。
所述动力部为液压缸,动力部的缸体与底座间构成铰接配合,动力部的液压杆顶端与车身本体的底端面间铰接设置;上述各铰接部位轴线方向均与铰接轴的轴线方向平行,动力部的动作方向与底座间处于避让位置。
垃圾堆放储存库的库体旁侧设置出料口,出料口为多个且沿环状导轨部的布置方向顺序均布,垃圾堆放储存库的库体上方还设置有用于抓取堆焐完成后垃圾的抓斗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登平;,未经李登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065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湿烟气烟道的导流叶片及湿烟气烟道
- 下一篇:一种完全上进风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