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端面密封圈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8927.3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9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耿楷真;王贝;杨永生;崔少林;姜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J15/10 | 分类号: | F16J15/1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地址: | 450015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面 密封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面的密封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端面密封圈,适用于箱盖与箱体之间的密封。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端面密封圈一般采用O形或者矩形截面,但是在经常开启的部位使用时,常规的O形(或矩形)密封圈必须采用粘接的方式安装,且拆卸时易损坏;在间隙不均匀部位使用时,密封效果较差。
中国专利申请(公告号:CN202100711U),公开了一种W型旋转组合式密封圈,利用W形滑环在密封面上形成两个密封齿,虽然也利用了两次密封的原理,但是本申请为组合式结构,不易安装,并且适用于不用频繁拆卸的液压系统中,不能用于频繁开启、拆卸的箱体的密封,主要用于间隙小的液压系统中,变形量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端面密封圈,密封效果差,拆卸时易损坏,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端面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端面密封圈,它包括可嵌入密封面凹槽内的密封圈本体、薄壁中空式密封体,且密封圈本体与中空式密封体呈一体结构。
所述密封面凹槽为梯形槽,密封圈本体的截面为与梯形槽相对应的梯形截面。
所述中空式密封体包括薄壁部,薄壁部的两端与密封圈本体一体连接,薄壁部与密封圈本体之间形成中空部。
所述中空部为圆形或者多边形。
所述多边形为四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
在所述的密封圈本体上开设有与密封面凹槽底部相对应的缺口。
所述的缺口为梯形缺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本体可嵌入密封面凹槽内,无需粘结即可安装,并可快速拆装;薄壁中空式密封体,弹性好、易压缩且压缩量大,在工作状态下,薄壁下陷,两边与端面贴合,可形成两道密封体,密封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图。
图3是图1中I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端面密封圈1,它包括可嵌入密封面凹槽内的密封圈本体6、薄壁中空式密封体,且密封圈本体与中空式密封体呈一体结构。密封面凹槽为梯形槽,密封圈本体6的截面为与梯形槽相对应的梯形截面。中空式密封体包括薄壁部5,薄壁部的两端与密封圈本体一体连接,薄壁部5与密封圈本体之间形成中空部4。中空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圆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或者其他多边形。作为优选的方案,采用圆形中空部。
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圈压缩量,在密封圈本体上开设有与密封面凹槽底部相对应的梯形缺口。
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2和图3所示,端面密封圈1的梯形密封圈本体6卡入箱盖3梯形密封槽内,无需粘接,端面密封圈1即可保持在箱盖3的梯形密封槽内,方便端面密封圈1的更换和维修;箱盖3关闭后,箱盖3端面与箱体2端面配合,挤压端面密封圈1,薄壁中空式密封体的薄壁部5下陷,两边与箱体2端面贴合,可形成两道密封体。
本实用新型的薄壁中空式密封体本身不是两个密封齿的结构形式,两个设备配合后形成两次密封,主要用于间隙大小不均匀的端面密封,左右方向软,易变形,上下方向刚性好,不易变形,密封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89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