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静电吸附的自洁除油烟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1099.0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0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吴佳阳;曹仲南;帅旭祥;费铮豪;杨萌萌;刘琦颖;吕立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静电 吸附 油烟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静电吸附的自洁除油烟机。
背景技术
家庭烹调油烟是PM2.5污染的贡献者之一,同时含有大量刺激性及致癌物质,是室内最大的污染源,因此高效低污的油烟机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已有的油烟机有如下问题:
一、基于惯性分离的油烟机,将室内污染转移到室外,净化效率不高,油烟腐蚀油烟机内壁,滤网孔径增密后效率下降;
二、已有静电油烟机,体积庞大,不适合家庭使用,维护工作量大,极板沾油后效率急速下降。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油烟机物理吸排能耗高、造成环境污染、积油腐蚀、安全可靠性不可持续等不足,本实用新型利用静电吸附原理,提供了含自洁模块的除油烟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静电吸附的自洁除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油烟机本体与自清洁装置,所述的油烟机本体包括油烟分离装置、风机、吸油罩、回收油槽、碗状绝缘结构、第一绝缘板、第二绝缘板,油烟分离装置包括两块极板、三条阴极线,清洁装置包括步进电机、清洁刷、加热膜;风机设于除油烟机本体上部,吸油罩 设于除油烟机本体下部,第一绝缘板、第二绝缘板、两块极板构成静电吸附工作腔,加热膜贴附于极板上,加热膜位于静电吸附工作腔的外壁面,极板接地,第二绝缘板上设有碗状绝缘结构,阴极线穿过碗状绝缘结构并延伸,极板的底部上设有倾斜的凹槽,凹槽的下端与回收油槽相连,步进电机安装在第一绝缘板的外侧壁上,步进电机带动清洁刷沿极板表面上下移动。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静电吸附的自洁除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条阴极线之间相隔8~17cm,两块极板相隔6~8cm。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静电吸附的自洁除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线连接导线并接通负20kV~60kV直流电压。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静电吸附的自洁除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洁刷移动范围为极板的顶部到凹槽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吸附油烟微粒,装置除油效率达90%,回收油效率达60%;厨房呼吸机的内部设计了机械式智能自洁结构,避免了现有静电油烟机使用1~4个月后因极板积油而效率迅速降低的问题,也杜绝了喷水喷洗涤剂清洁方法的安全隐患与污染,保证了油烟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效率,大幅度提高了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与稳定性,降低了产品替换成本与安全事故成本。该装置降低了风阻,工作噪声下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基于静电吸附的自洁除油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极板1,阴极线2,风机3,吸油罩4,步进电机5,第一绝缘板6,第二绝缘板7,加热膜8,回收油槽9,碗状绝缘结构10,清洁刷11,凹槽1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分为两阶段,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如附图1至图2所示基于静电吸附的自洁除油烟机,包括除油烟机本体与自洁装置,所述的油烟机本体包括油烟分离装置、风机3、吸油罩4、回收油槽9、碗状绝缘结构10、第一绝缘板6、第二绝缘板7,油烟分离装置包括两块极板1、三条阴极线2,自洁装置包括步进电机5、清洁刷11、加热膜8;风机3设于除油烟机本体上部,吸油罩4 设于除油烟机本体下部,第一绝缘板6、第二绝缘板7、两块极板1构成静电吸附工作腔,加热膜8贴附于极板1上,位于静电吸附工作腔的外壁面,极板1接地,第二绝缘板7上设有碗状绝缘结构10,阴极线2穿过碗状绝缘结构10并延伸,极板1的底部上设有倾斜的凹槽12,凹槽12的下端与回收油槽9相连,步进电机5安装在第一绝缘板6的外侧壁上,步进电机5带动清洁刷11沿极板1表面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条阴极线2之间相隔8~17cm,两块极板相隔6~8cm。所述的阴极线2连接导线并接通负20kV直流电压。
所述的清洁刷移动范围为极板的顶部到凹槽12的上端。
所述除油烟机的除油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阴极线2通电,使阴极线2与极板1之间产生电场,风机3工作,油烟从吸油罩4进入静电吸附工作腔,随着油烟荷电量逐渐增加,油烟由跟随气流运动逐渐改为向极板1运动,最后吸附于极板1上;
除油烟工作结束后,加热膜8加热,使接地极板1升温到60℃,步进电机5带动清洁刷11在极板1内侧上下移动,使油顺极板(1)流到凹槽12,并最终由回收油槽9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10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