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种植大棚的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4804.4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1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姚培军;许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S20/32 | 分类号: | H02S20/32;H02S40/2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张祥骞;奚华保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种植 大棚 太阳能 综合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种植大棚的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设施农业栽培总面积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温室大棚的出现使得人们几乎可以在一年四季中都能够吃到新鲜的蔬菜和瓜果,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饮食生活。近年来在各地农机等部门积极的积极推广下,我国设施农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另一方面,光伏产业具有可再生、充足、安全、清洁等特点,各国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出台了各种政策进行支持,目前光伏太阳能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快车道,表现在产量的不断提升,单位价格的不断下降。据统计,2011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产能已经达到37.2GW,其中中国的产量已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在这一背景下,各种太阳能辅助温室大棚应运而生,特别是随着LED照明的发展。随着LED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和价格的下降,LED和光伏发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太阳能电池输出直流电,而LED需要直流驱动,光伏输出的直流电无需经过逆变,直接供给LED,不会产生逆变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但是目前的太阳能辅助照明温室大棚存在着太阳能量的综合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主要表现在1、太阳能电池的取向是固定的,不同时间区段的受光面积变化非常大,固定的太阳能取向不能满足各个区段的受光方向,带来综合接受能量低的问题;2、太阳能的光谱利用不科学,大棚上的光伏板专用采光,所有波段都用来发电,光伏板下的大棚内则无法照到光照,导致在大棚上所能安装的光伏板的数量得到限制。如何开发出一种既可以兼顾大棚内植物生长、又可以达到太阳能回收利用的综合系统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将大棚种植与太阳能回收高效综合利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种植大棚的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种植大棚的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底座、支撑框A和支撑框B,支撑框A和支撑框B分别活动安装在底座上,还包括翻转杆A、翻转杆B和联动杆,翻转杆A固定安装在支撑框A上,翻转杆B固定安装在支撑框B上,翻转杆A和翻转杆B的另一端分别活动安装在联动杆的两端,一维伺服系统安装在联动杆和底座之间,支撑框A上安装有槽型聚光膜A,支撑框B上安装有槽型聚光膜B,支撑框A上设有支架A,支架A上安装有光伏芯片A且槽型聚光膜A的反射焦点在光伏芯片A上,支撑框B上设有支架B,支架B上安装有光伏芯片B且槽型聚光膜B的反射焦点在光伏芯片B上,所述的槽型聚光膜A和槽型聚光膜B均为彩色滤光膜。
所述的一维伺服系统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支座,支座上安装有液压伺服系统组件,液压伺服系统组件包括液压电机和安装在液压电机上的液压套筒,液压套筒内安装有液压杆,液压杆与联动杆固定安装。
所述的一维伺服系统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转动电机,转动电机上安装有与其配合使用的转动轮,转动杆的一端安装在转动轮上且与转动轮构成转动配合,转动杆的另一端安装在联动杆上且与联动杆构成转动配合。
所述的光伏芯片A和光伏芯片B均为单晶硅背栅电极光伏芯片或宽谱太阳能电池。
所述的槽型聚光膜A和槽型聚光膜B均为红蓝光滤光膜。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种植大棚的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兼顾光伏发电与滤波双重功能,将光伏发电与光学滤波功能结合,具有太阳能发电效率高、透过光谱可调的优势。通过采用一维伺服系统,可以保证槽型聚光膜每天可以按太阳轨迹进行东西方向自动跟踪。由于采用槽型聚光技术,所需要的太阳能光伏芯片面积大大缩小,有效提升太阳能发电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达到综合利用太阳光能,节约土地资源,提高产量、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大面积使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槽型聚光膜与光伏芯片的技术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48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