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丸料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3487.4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8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江兴平;徐增荣;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龙城铸造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9/00 | 分类号: | B24C9/00 |
代理公司: | 无锡互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6 | 代理人: | 王爱伟 |
地址: | 2241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件环保清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丸料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抛丸清理机是利用钢铁丸送至高速旋转的圆盘上,利用离心力的作用,使高速抛出的钢丸撞击零件表面,达到光饰的目的,抛丸清理机能使零件表面产生压应力,而且没有含硅粉末,对环境污染小。但是当抛丸清理机的主副室体长度大于12米时,抛丸室的丸料循环系统就无法使用螺旋输送机进行循环、输送丸砂,原因是由于当螺旋输送机过长时,挠度增大,对集丸斗的磨损增大,减少了抛丸机的使用寿命;现有设备中,使用的是输送带输送丸料,输送带输送不能与主副室完好密封,致使在集丸斗周围有大量的丸料和粉尘往外溢,对车间生产环境造成了污染;现有皮带输送机支撑辊轮容易掉落、振动较大、噪音大,故障率较高,严重影响了设备的生产效率;皮带输送机的使用寿命时间短,正常在一年左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丸料回收系统,克服上述缺陷,解决集丸斗磨损大,抛丸机使用寿命短,易因输送带与主副室密封性差而产生粉尘污染,且工作时噪音大,故障率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丸料回收系统,包括提升机、横向螺旋输送机、左侧螺旋输送机、右侧螺旋输送机、左侧下仓集丸斗、右侧下仓集丸斗和主集丸斗,
所述提升机的下部设有进料口,所述提升机的进料口与所述横向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相连,
所述横向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与所述左侧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相连、所述横向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与所述右侧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相连,所述左侧螺旋输送机和右侧螺旋输送机分别设置于所述横向螺旋输送机的左、右两侧,
所述左侧螺旋输送机设置在所述左侧下仓集丸斗内,所述左侧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与所述横向螺旋输送机相连,
所述右侧螺旋输送机设置在所述右侧下仓集丸斗内,所述右侧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与所述横向螺旋输送机相连,
所述主集丸斗设置在所述左侧下仓集丸斗和所述右侧下仓集丸斗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丸料回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左侧减速器和右侧减速器,
所述左侧减速器固定在所述左侧下仓集丸斗的外侧,所述左侧减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左侧螺旋输送机相连接,
所述右侧减速器固定在所述右侧下仓集丸斗的外侧,所述右侧减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右侧螺旋输送机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丸料回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左侧流丸槽、右侧流丸槽和主流丸槽,
所述左侧流丸槽设置在所述左侧螺旋输送机的下方,所述左侧流丸槽的进料口与所述左侧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相连,所述左侧流丸槽的出料口与所述横向螺旋输送机相连接,
所述右侧流丸槽设置在所述右侧螺旋输送机的下方,所述右侧流丸槽的进料口与所述右侧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相连,所述右侧流丸槽的出料口与所述横向螺旋输送机相连接,
所述主流丸槽设置在所述横向螺旋输送机的上方,所述横向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与所述主流丸槽的出料口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丸料回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左侧丸料分流装置和右侧丸料分流装置,所述左侧丸料分流装置和右侧丸料分流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左侧下仓集丸斗和右侧下仓集丸斗内,所述左侧丸料分流装置和右侧丸料分流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左侧螺旋输送机和右侧螺旋输送机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丸料回收系统,解决了由于螺旋输送机过长,挠度增大,对集丸斗磨损增大等问题,延长了抛丸机的使用寿命;解决了利用输送带输送有丸料和粉尘外溢,造成了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振动较小、噪音小、故障率低,保证了设备的使用周期;提高了机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丸料回收系统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丸料回收系统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丸料回收系统的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左侧螺旋输送机、2为左侧下仓集丸斗、3为左侧流丸槽、4为主流丸槽、5为主集丸斗、6为右侧流丸槽、7为右侧下仓集丸斗、8为右侧螺旋输送机、9为提升机、10为横向螺旋输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龙城铸造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龙城铸造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34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机长桁压紧器
- 下一篇:气缸盖气道的喷丸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