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易拆锚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6026.6 | 申请日: | 2014-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8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袁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丁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敖欢 |
地址: | 4024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易拆锚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外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锚杆。
背景技术
目前用作支护的锚杆种类很多,按其与被支护体的锚固长度划分,可分为集中锚固类锚杆和全长锚固类锚杆。集中锚固类锚杆是指锚杆装置和杆体只有一部分和锚杆孔壁相接触的锚杆。根据锚杆的锚固方式可分为机械式锚固型和黏结锚固型两类。机械式锚杆是使用最早、结构多样、数量较大的锚杆。机械式锚杆的锚固机构本身是一个统一体。
野外临时性的小型施工作业、科考、户外运动等,需要架设设备、搭帐篷等,大多使用机械式锚杆,在使用过程中,锚杆打浅了,承载力不够,打深了又不方便拆卸。
为此,提供一种适合户外使用、方便拆卸的锚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拆锚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锚杆不适用及不方便拆卸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拆锚杆,包括:杆体、设置于所述杆体底端的尖部及设置于所述杆体顶端的头部,所述杆体上设置有在该杆体外周自上而下螺旋延伸的止退槽,所述杆体侧面由上至下设置有退泥槽,所述退泥槽为相对杆体中心线对称设置的凹槽,沿所述退泥槽中心线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撬孔。
优选地,所述撬孔为水平贯穿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撬孔沿所述退泥槽中心线由上至下间隔预定距离设置。
优选地,所述头部下端设置有环形系绳槽。
优选地,所述止退槽始于所述系绳槽,止于所述尖部。
优选地,所述头部设置有水平方向贯穿的系绳孔。
优选地,所述系绳孔为水平贯穿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尖部为锥形。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易拆锚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传统杆体外缘设置螺旋形状的止退槽,大大增大了杆体的抓地能力,在杆体侧面设置退泥槽,能够容易地将杆体插入地面,在退泥槽中设置多个撬孔,使得旋转杆体不易旋出的情况,使用撬杆穿过适宜高度的撬孔,该撬杆以地面为支点,撬动杆体,将杆体撬出地面。为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锚杆的改进设计,使锚杆获得了更大的抓地能力,并且方便拆除,适用于各种临时小型施工作业,设备安装架等野外科考,户外运动等。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中A-A处剖视示意图。
图3显示为图1中B-B处剖视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 杆体
11 尖部
12 头部
13 止退槽
14 退泥槽
15 撬孔
16 系绳槽
17 系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拆锚杆,包括:杆体1、设置于杆体1底端的尖部11及设置于杆体1顶端的头部12,杆体1侧面外缘设置有螺旋形状的止退槽13,杆体1侧面由上至下设置有退泥槽14,沿退泥槽14由上至下设置有多个撬孔15。该螺旋形状的止退槽13始于系绳槽16,止于尖部11;该螺旋形状为矩形螺纹、三角螺纹或梯形螺纹。
该撬孔15为通孔;撬孔15沿退泥槽14中心线由上至下间隔预定距离设置。该预定距离按照具体杆体1的长度而定,设置该撬孔15的目的在于:在旋转杆体1不能将杆体1旋出地面的时候,将适应该撬孔15大小的撬杆穿过该撬孔15,撬杆一端以地面为支点,在撬杆另一端向上用力,将杆体1撬出地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丁,未经袁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60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相交流电中性线断路保护装置
- 下一篇:漏电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