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共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4655.5 | 申请日: | 2014-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4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戈龙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软通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H3/00 | 分类号: | B62H3/00;G06K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315043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共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共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传统的代步交通工具,具有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优点。尤为重要的是,自行车出行不会带来任何排放污染,也不会给城市交通拥堵增加压力,还有助于锻炼身体。近年来,在多方倡导之下,城市中兴建了相当数量的公共自行车站点,所有站点之间实现联网,市民可以在任意一个联网站点租用或者归还公共自行车,并且办理交费、退费等手续。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出现进一步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提高了自行车的利用率,通过统一管理还解决了使用私人自行车时存在的乱停放、易丢失等问题,符合绿色、低碳、健康的新生活方式。
但是,目前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在车辆借出、收回、登记、计时、收费等流程上仍然要依靠人工管理。这样要投入大量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容易出现车辆编号发生混淆、计时收费误差大等问题,而且工作效率低下,会造成借、还自行车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影响用户体验。可见,需要对公共自行车相关设施进行改进,提高其智能化水平,借助信息手段实现全自动服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公共自行车,其支持公共自行车站点设施自动对其进行识别、锁合、释放等操作,从而为公共自行车服务在借出、收回、登记、计时、收费等流程上实现自动化打下了基础,有助于改善其质量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公共自行车,包括车架,车架前方包括一前管结构,所述前管结构以内可转动地套置车把及前轮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结构以外套置有智能识别装置,所述智能识别装置包括自行车连接部及后置部,所述自行车连接部用于将所述智能识别装置安装在所述前管结构的后侧表面上;所述后置部固定在所述自行车连接部的后方,后置部上具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内置有NFC电子标签;并且,所述前轮叉的两个分叉的外侧表面上均具有向外突出的锁头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自行车连接部具有套环,所述前管结构穿过所述套环从而使所述智能识别装置套置在前管结构上。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自行车连接部的套环连接延伸结构,所述后置部固定在所述延伸结构上。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锁头结构为圆柱状突出结构,并且所述圆柱状突出结构的中央具有锁孔。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锁头结构安装在所述前轮叉上与地面距离为60-80CM 的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自行车的基础上增加了NFC电子标签,相应地可在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配套读卡器,通过读取NFC电子标签中的编号来识别该公共自行车,并相应地自动进行借出、收回、登记、计时、收费等流程。公共自行车上的锁头结构用于与各站点的锁止结构形成配合,从而可以基于对公共自行车的识别执行锁合或者开锁,结合基于NFC电子标签的借出、收回管理,能够实现了自动开锁取车和还车锁合。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公共自行车站点的自动化水平,可以采用全自动式的0人管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自行车存、取服务的处理速度,缩短用户等待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共自行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共自行车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软通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软通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46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藏式脚踏板自行车锁
- 下一篇:锁紧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