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托辊带式输送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3802.7 | 申请日: | 2014-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5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海凌达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5/12 | 分类号: | B65G45/12;B65G23/44;B65G2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托辊带式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机,具体是指一种托辊带式输送机。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机械,它可以将物料在一定的输送线上,从最初的供料点到最终的卸料点间形成一种物料的输送流程。它既可以进行碎散物料的输送,也可以进行成件物品的输送;除进行纯粹的物料输送外,还可以与各工业企业生产流程中的工艺过程的要求相配合,形成有节奏的流水作业运输线。
胶带输送机又称传送带输送机,输送带根据摩擦传动原理而运动,适用于输送堆积密度小于1.67/吨/立方米,易于掏取的粉状、粒状、小块状的低磨琢性物料及袋装物料,如煤、碎石、砂、水泥、化肥、粮食等。可以用于水平运输或倾斜运输,使用非常方便,广泛应用于现代化的各种工业企业中,如:矿山的井下巷道、矿井地面运输系统、露天采矿场及选矿厂中。根据输送工艺要求,可以单台输送,也可多台组成或与其他输送设备组成水平或倾斜的输送系统,以满足不同布置形式的作业线需要。
在传送带输送机的长时间工作状态下,传送带的传送面上会累计起较多的物料残留,残留的物料附着在传送面上随传送带一起转动,大大的增加了传动滚轮转动时的工作负荷,并且残留的物料一般不会随着物料一起滑落至目的地,在减小有效传送量的同时,还会对传送带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伤;目前,在对传送带表面进行残留物料清理时,多采用合金刮板,将其紧贴在传送带表面,通常情况下此种做法能够提高清扫的效果,但是在输送机的主滚筒在物料与传送带接触的瞬间或是主滚筒发生故障致使传送带骤然停止时,传送带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下振动,即发生上下移动,紧贴于传送带的刮板会直接产生作用力在传送带表面,当主滚筒回复正常时,刮板与传送带直接发生摩擦,导致传送带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辊带式输送机,方便快速对传送带传送面上的杂物清理,降低传动滚轮的工作负荷,提高输送机的传送带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托辊带式输送机,包括机架和传送带,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主滚筒、从动滚筒和支撑筒,传送带套装在主滚筒和从动滚筒上,主滚筒的转轴贯穿支撑筒的一端转动设置在轴承内,在所述转轴通过连动机构与转轴相平行的筒刀连接;还包括V形刀片,所述V形刀片通过连接杆固定在支撑筒上,V形刀片为与主滚筒外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在V形刀片的交叉部上安装有滚轮,工作时所述滚轮与主滚筒上的传送带接触,在所述从动滚筒上安装有拉紧机构。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筒刀置于主滚筒与传送带接触前的临界位置,主滚筒转动,带动与滚筒转轴转动连接筒刀旋转,使得筒刀开始对传送带传送面上附着的较厚的残留物料进行第一次清理,筒刀与传送带传送面间隔一定距离,避免在突发情况下筒刀对传送带造成损伤;当传送带传送至主滚筒的转向处时,V形刀片开始对传送带上残留物料进行第二清扫,V形刀片覆盖了传送带整个横截面积,V形刀片的开口端先对传送面上两侧的残留物料进行清理,然后由V形刀片的中部以及交叉部逐级对的传送面中部的残留物料进行清理,改变了传统刮板垂直于传送带清理的方式,减小残留物料与V形刀片相互作用,有效地保护了刀片与传送带,并且V形刀片为与主滚筒外表面相匹配的圆弧形,在传送带转向时对残留物料进行切割,可以减小V形刀片的切割力,进一步提高清理效率;当主滚筒出现故障而导致传送带出现上下振动时,V形刀片交叉部上安装的滚轮与传送带接触,可有效避免V形刀片与传送带传送面过渡接触而受损,增加传送带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拉紧机构采用滑轮与牵引线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传送带的张紧度调节,改变了以往直接使用驱动设备拉拽的调整方式,气缸的输出端的缓慢移动,通过牵引线对支撑杆的紧缺调节,避免了传统张紧装置对传送带张紧度调节不当而导致的传输效率降低或是传送带的工作负荷加大,提高了传送带传输机的工作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海凌达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海凌达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38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