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雷电防护遥信输出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61772.6 | 申请日: | 2014-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2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 发明(设计)人: | 曹建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义盟克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H02H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电 防护 输出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电防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雷电防护遥信输出模块。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中输变电和配电设备在运行中会受到以下几种电压的作用:(1)长期作用的工作电压;(2)由于接地故障、谐振以及其他原因产生的暂态过电压;(3)雷电过电压;(4)操作过电压。其中,雷电冲击波能够在信号线路及其回路中感应到比较大的暂态过电压,可能有较高的电压值,容易将线路损坏,单纯依靠提高设备绝缘水平来承受雷电冲击波,不但在经济上不合理,而且在技术上往往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对电力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采取必要的雷电防护措施,当有雷电冲击时,将雷电压幅值限制在被保护设备雷电冲击水平以下,使电气设备得到保护。
在雷电防护设备中,当防雷器产品经过长期使用或者经过雷击后出现劣化无法报警时,其已失去防雷功能,但是用户却无法察觉,专业人员排除此类故障时,难度也很大,而雷击大电流是时间极短的脉冲大电流,当防雷组件失效时,瞬间吸收过大的能量,防雷组件燃烧,严重时会导致产品内部线路烧毁,引发火灾,这给产品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并且,随着防雷产品集成技术的高速发展,其防雷模块已经很难拆下做离线检测,那么防雷产品的性能就无法保证,另外,防雷产品布置位置的不断增多及各种类型防雷产品的同时使用,仅仅依靠传统的固定时间的巡检方式已经无法做到及时准确地判断防雷产品性能的好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雷电防护遥信输出模块,该遥信输出模块可以将带电的开关量转换为不带电的开关量输出后进行判断,实时检测防雷组件是否失效,检测方便,及时,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雷电防护遥信输出模块,包括设置在压敏板上的接线端子J1、信号选择电路、光电耦合器、驱动电路、及继电器电路,所述接线端子J1包括五个输出端口,其中两个输出端口之间设置有温度保险丝,另外三个输出端口依次接三相电的三根火线和零线,分别为火线L1、火线L2、火线L3、零线N,所述温度保险丝与所述信号选择电路并联连接,所述三相电的三路信号之一接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信号选择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接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所述继电器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保护二极管D6和继电器。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选择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两条支路,其中一条包括LED灯一,另外一条包括依次串接的限流电阻R1和LED灯二。
进一步地,所述火线L1、L2、L3均依次串接一LED灯、一整流二极管和一限流电阻,所述信号选择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依次串接整流二极管D1和一限流电阻R2,所述零线N直接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三相电的三路信号之一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之间依次串接有限流电阻R6和稳压二极管Z1。
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三输出端依次串接整流二极管D5和限流电阻R7至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继电器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采用PC817。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雷电防护遥信输出模块可以将带电的开关量转换为不带电的开关量输出后进行判断,实时检测防雷组件是否失效,检测方便,及时,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b)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义盟克防雷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义盟克防雷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17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