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新型旋转接头的液体装车臂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0999.9 | 申请日: | 2014-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2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权小军;尚庆付;陈普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天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42 | 分类号: | B67D7/42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王彦明 |
地址: | 22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旋转 接头 液体 装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新型旋转接头的液体装车臂。
背景技术
当火车罐车、汽车槽车等液体运输车在易挥发性液体介质装车时,比如汽油、苯等易挥发性介质,大量的气态介质挥发到空气中,既造成空气污染,又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大量的易燃易爆介质对安全有很大的隐患。目前,易挥发性液体介质的传输经常通过带回气管的液体装卸臂来完成,通过回气管将挥发性介质通过回气管回流到库区内的如油气回收设备。现在市场上所使用的带回气管液体装卸臂,包括双硬管式液体装卸臂、带软管式液体装卸臂,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夹套式液体装卸臂,这三种液体装卸臂分别具有如下的缺陷:
1)双硬管式液体装卸臂液相和气相内臂连接成一个整体,液相与气相外臂成平行四边形运动,垂管处又结合成一个整体,因此结构比较庞大,现场工人操作不便;
2)带软管式液体装卸臂,内臂与外臂结合处、外臂与垂管结合处采用软管连接,工人操作时需克服软管的弯曲扭力,另外软管属于易损件,露天环境软管老化损坏,导致气态化工介质泄漏到空气中,使用不安全;
3)夹套式液体装卸臂采用套管式旋转接头,但结构上只是简单的叠加,液相在中间,气相在夹层中,重量超重,操作笨重,超出操作人员的正常操作力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带新型旋转接头的液体装车臂。该液体装车臂在不需要独立装软管或装卸臂的情况下,同时流通两种液体介质,而且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使用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新型旋转接头的液体装车臂,其特点是:包括立柱、内臂、内臂锁紧,所述立柱垂直固定于地面,内臂一端通过内臂锁紧固定在立柱上,内臂另一端依次通过液相旋转接头连接中臂、外臂和垂管,垂管的出口连接密封帽,所述中臂的侧面和外臂顶部之间安装有平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相旋转接头内同轴地设有气相旋转接头,所述的内臂、中臂和外臂内设有通过气相旋转接头连接成一体的回气管,回气管与内臂、中臂和外臂的臂管之间形成液相通道,所述回气管的进气口伸出外臂与密封帽连接,所述回气管的出气口伸出内臂与油气回收设备连接;所述的气相旋转接头包括相互插接的左管和右管,左管和右管的另一端与回气管相接,所述的液相旋转接头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圈和外圈,内圈与气相旋转接头之间形成用于液相通过的通道,内圈和外圈之间设有带滚珠的滚道,外圈的端面通过固定装置与法兰连接。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左管和右管相接的接触面为斜面,接触面上设有径向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所述的内圈和法兰之间设有轴向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
所述的外圈的端面与法兰通过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将气相放置在液相管中间,在结构灵巧,重量变轻的同时,介质的通流面积不变小,以4寸液相装卸臂为例,采用5寸管夹套2寸管,夹层的通流面积大于4寸的通流面积;
2)内圈与气相旋转接头之间形成用于液相通过的液相通道,液相通道采用端面密封,左管和右管插接的接触面为导向斜面并采用径向密封结构,安装、维修方便;
3)对尺寸加工精度要求降低,若左管、右管相接的接触面和内圈和法兰之间这两个密封面均采用端面密封,则尺寸精度要求非常严格,否则其中一个易发生泄漏;改此结构后尺寸加工精度要求可降低,产品的合格率上升;
4)使用更加安全,由于气相通道是设置在液相通道内层,即使气相通道发生泄漏,漏出的气体也是泄漏到液相通道,通过液相通道流到装卸设备内,不会挥发到大气中,避免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垂管和密封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接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其权力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天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天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09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型氧氮一体机
- 下一篇:基于手机蓝牙的集中器抄表现场通信故障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