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埋式诱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7620.9 | 申请日: | 2014-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4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谨;黄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0 | 分类号: | A01M1/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雪莹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埋式 诱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林业害虫防治装置,尤其是一种半埋式诱捕器。
背景技术
害虫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防治难度大,对我国及世界的农林业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化学药剂处理土壤的方法防治害虫,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形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建立有效的环境友好型防控害虫技术体系。利用害虫生物学规律,采用诱杀药剂及诱杀装置诱杀害虫,已成为害虫防治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320121843.8公开了一种地下害虫诱捕器,由桶体、爬行板、支撑板、顶罩、诱芯柄组成,使用时将诱芯放置于诱芯柄下端的孔内,将桶体埋入土层,桶体边缘延伸出的爬行板与地面齐平,地下害虫受到信息素的吸引,爬行进入桶底无法逃出。虽然该诱捕器的桶体为上宽下窄、四壁为内凹弧面的四方体,可方便害虫滑入,但是桶体的四壁与爬行板之间仍然有一个明显的坡度变化,部分害虫爬行到此处时,由于本能反应会停止前进甚至掉头离开,使得诱捕器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诱捕效果好的半埋式诱捕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半埋式诱捕器,包括桶体和桶盖,所述桶盖为半球形,其内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挂钩,所述桶盖上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引虫通道,所述引虫通道与水平面按预定角度向下倾斜,其入口位于所述桶盖的外侧,出口位于所述桶盖的内侧,所述引虫通道的内部空间由其入口向出口方向逐渐变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桶体的桶壁上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爬虫通道,所述爬虫通道与水平面按预定角度向上倾斜,其入口位于所述桶体的外侧,出口位于所述桶体的内侧,所述爬虫通道的内部空间由其入口向出口方向逐渐变窄。
作为优选,所述爬虫通道与水平面成15°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桶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其桶壁的下部设置有辅助排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桶体和所述桶盖通过螺纹或卡扣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引虫通道与水平面成45°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向下倾斜的引虫通道,使得害虫在爬进诱捕器的过程中不会感觉到前进路线上有明显的坡度变化,在不知不觉中爬入诱捕器内,同时,模仿害虫洞穴将引虫通道设置为由入口向出口方向逐渐变窄的结构,可以进一步迷惑害虫,由于引虫通道会慢慢变窄,害虫进入通道后会越来越难掉头转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害虫进入引虫通道后又折返,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更简单、诱捕效果更好。
2、桶盖设置为半球形,可以方便害虫爬行。
3、模仿害虫洞穴将爬虫通道设置为由入口向出口方向逐渐变窄的结构,可以起到与引虫通道一样迷惑害虫和防止害虫折返的效果,同时,将爬虫通道设置为向上倾斜,可以防止地面积水流入诱捕器。
4、通过在桶体底部和桶壁下部设置排水孔和辅助排水孔,可以有效排出流入诱捕器的雨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半埋式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半埋式诱捕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对应标示如下:
1-桶体; 11-爬虫通道;
12-排水孔; 13-辅助排水孔;
2-桶盖; 21-引虫通道;
3-挂钩; 4-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半埋式诱捕器,包括桶体1和桶盖2,桶盖2为半球形或类似半球形,方便害虫在上面爬行,其内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挂钩3,挂钩3上悬挂有用于吸引害虫的诱芯(图中未示出),诱芯可以是本领域人员常用的诱芯。桶盖2上还设置有多个引虫通道21,引虫通道21与桶盖2可以是一体式的,也可以是分体式的。引虫通道21也可以只有一个,具体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需设置,引虫通道21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向下倾斜,具体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实际设置,最好是能与桶盖2的弧面垂直,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让害虫在爬入诱捕器的过程中不会感觉到太大的坡度变化,又能让爬入引虫通道21的害虫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滑入诱捕器内,引虫通道21与水平面成45°倾斜向下设置,其入口位于桶盖2的外侧,出口位于桶盖2的内侧,引虫通道21的内部空间由其入口向出口方向逐渐变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侨大学;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76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痔疮的油膏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鱼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