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体牡蛎养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5544.8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0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曾志南;宁岳;祁剑飞;巫旗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体 牡蛎 养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养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单体牡蛎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牡蛎是重要的海洋经济生物,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素有“海中牛奶”之美称,是世界各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象,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养殖产量最大的经济贝类。中国牡蛎产量居全球首位,占世界牡蛎产量83%以上。但与牡蛎养殖大国极不相称的是目前我国牡蛎大部分养殖仍沿用传统养殖方式,产值低,养殖效益不高,与国外牡蛎价格相比相差甚远。而单体牡蛎生长速度快、大小均匀、壳形美观,市场需求量大,且价格高,因此开发实用的牡蛎单体养殖装置及配套技术,对于提高牡蛎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有着积极作用,牡蛎单体养殖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牡蛎单体养殖主要采用多层网笼养殖,而网笼养殖存在许多缺点,一是蛎苗易互相堆积在一起,影响牡蛎生长和存活率;二是在海区风浪冲击下,牡蛎壳常会割破网笼,且牡蛎不易取出换笼;三是网笼易附着污损生物,且不易清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体牡蛎多层养殖框装置,克服了现有单体牡蛎养殖装置技术缺陷,本新型养殖筐装置在生产上操作简便,养殖的牡蛎壳型规整、个体大小均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体牡蛎养殖筐装置,它能克服现有单体牡蛎养殖装置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单体牡蛎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个塑料筐(1),塑料盖(2)和聚乙烯绳(3);其中,塑料筐(1)长35-45cm×宽25-34cm×高10-15cm,塑料筐(1)四边和底部设有多个孔洞(11);上部敞口;底部设有缺刻(13)的隔条(12),隔条(12)高1-2cm,隔条(12)将塑料筐底部分割成多个6-7cm×5.5-6.5cm的养殖方格(14);塑料筐(1)的上底和下底周缘分别水平向外设凸缘(15),凸缘(15)上设有用于穿聚乙烯绳(3)的绳孔(16);
塑料盖(2)为方形,并设有多个孔(21),边缘设有用于穿聚乙烯绳(3)的绳孔(22);
其中所述的复数个塑料筐(1)上下叠置,用聚乙烯绳(3)串成一串,每串最上层塑料筐(1)上盖上一塑料盖(2)。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每串包括6-8个上下叠置的塑料筐(1)。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塑料筐(1)两条长边的凸缘(15)各设有三个绳孔(16)。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塑料筐(1)规格为长40cm×宽30cm×高12cm。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养殖方格(14)为6.5cm×6cm。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塑料筐(1)四边和底部设的多个孔洞(11)为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塑料盖(2)上设的孔(21)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或其它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养殖牡蛎位于养殖方格(14)内,不会互相堆积,且水流通畅,牡蛎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养殖的牡蛎体表干净、附着物少、壳型规整、个体大小均匀。
(2)塑料筐(1)为上下叠加使用,每串的塑料筐(1)的数量可以根据养殖环境需要灵活调整,适合多种规模化牡蛎单体养殖生产环境;
(3)养殖过程中方便取出牡蛎换筐,养至成品之后,取出也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塑料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个塑料筐组合使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此时塑料筐盖未盖上;
图3为多个塑料筐组合使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塑料盖已盖上。
图中:
1-塑料筐
11-孔洞
12-隔条
13-缺刻
14-养殖方格
15-凸缘
16-绳孔
2-塑料盖
21-圆形孔
22-绳孔
3-聚乙烯绳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一种单体牡蛎养殖装置,包括塑料筐1,塑料盖2和聚乙烯绳3等。
其中塑料筐1为聚丙烯材料制成,长40cm×宽30cm×高12cm,塑料筐1四边和底部设有多个方形的孔洞11;上部敞口;底部设有缺刻13的隔条12,隔条12高1.5cm,宽0.1cm,隔条12将塑料筐底部分割成多个6.5cm×6cm的养殖方格14。塑料筐1的上底和下底周缘分别水平向外设凸缘15,其中,两条长边的凸缘15各设有三个绳孔16用于穿聚乙烯绳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未经福建省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55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力输送减阻器及增氧投饵一体机
- 下一篇:基于PLC控制的鸭舍清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