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装式炮弹的恒力送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5080.0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0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靳秀文;邓士杰;王平;栾军英;于贵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41A9/38 | 分类号: | F41A9/3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 |
地址: | 05001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装 炮弹 恒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军用设施领域,涉及火炮发射填装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分装式炮弹的恒力送弹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全军炮兵都在研究火炮的“首发命中”、“首群覆盖”这一重要问题,而对于分装式火炮来说,射弹散布是影响上述要求的主要因素,而影响射弹散布的主要因素为初速散布,经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引起初速散布的原因除了弹药和火炮自身的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发射前每发弹丸的送弹到位的位置不能完全一致,而与送弹到位位置直接相关的是送弹力的大小。尤其是对于一门身管内膛有一定磨损的分装式火炮,送弹力的微小差异就会令弹丸位置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影响弹丸的飞行初速度。
而现有技术中弹丸发射前的装填过程都是由送弹手人工操作完成的,这就很难保证不同送弹手甚至是同一送弹手在每次装填过程中送弹力大小恒定不变,送弹力的不一致就会导致每发弹丸送弹到位位置的不一致,进而影响弹丸的飞行初速度和射弹散布,最终影响射击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分装式炮弹的分装式炮弹的恒力送弹装置,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以恒定的送弹力将弹丸推送到位,并可以根据送弹手身体素质调整送弹力大小,保证每次进行装填时送弹力大小恒定不变,消除由于送弹力不一致引起的初速散布,满足弹丸的发射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装式炮弹的恒力送弹装置,它包括用于外部施加推力的施力机构、在外部送弹力的作用下产生压缩弹力的弹力机构,将压缩的恒定弹力释放而推动弹丸的力释放机构,所述施力机构的自由端为用于外部施加推力的施力端,非自由端通过弹力机构连接力释放机构的非自由端,力释放机构的自由端顶压弹丸的后端面。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施力机构包括用于外部人员手握的施力头,以及传动推力的空心杆,所述施力头与空心杆的一端固连。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弹力机构包括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设于具有凸台的弹簧筒内,弹簧筒与空心杆固连施力头的相对一端固连,所述弹簧的一端固设于弹簧筒的凸台上,另一端固设于一弹簧挡板的一侧,弹簧挡板的另一侧连接力释放机构。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限定:所述力释放机构包括设有左右贯通的解脱孔的解脱子、设有上下贯通孔的解脱子定位筒、解脱筒,以及施力杆,所述解脱子设于解脱子定位筒的通孔内,通过第二压缩弹簧与解脱子定位筒相连;解脱子定位筒未设置解脱子的一端顶压在弹簧压板未设置第一压缩弹簧的一侧;解脱筒设有贯通的楔形内腔,解脱子可滑动地设于楔形内腔内,解脱筒楔形内腔开口较小的一端与弹簧筒螺纹连接;施力杆的一端相对解脱孔错开地顶压在解脱子侧面上。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弹力机构还包括套装在施力杆外的第三压缩弹簧,以及具有空腔的端头,所述端头与解脱筒设有解脱子的一端固连,第三弹簧设于端头的空腔内,施力杆贯穿端头的空腔及空腔内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一端固设于施力杆的中部凸台上,另一端固设于端头与解脱筒固连的一端的平面上,端头未固连第三弹簧的一端同端头盖、缓冲垫固连密封。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进一步限定:它还包括调理调整机构,该机构包括具有空腔的送弹头,所述送弹头的空腔内设有与送弹头空腔固联的套筒,所述端头、端头盖、缓冲垫,及设于端头空腔内的第三压缩弹簧、施力杆均设于套筒内,施力杆与解脱子相对的一端固设于套筒上。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更进一步限定:所述套筒与送弹头通过驻螺固联,在端头的外表面上设有容纳驻螺的凹槽,所述驻螺顶端可左右滑动地设于凹槽内。
综上,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外部人员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施力机构能够施加推力,该推力通过弹力机构转换为弹力,最终弹力通过力释放机构释放给弹丸,由于力释放机构释放的为恒定弹力,因此,力释放机构推动弹丸的送弹力也是恒定的,即使不同的发射人员以不同的推力施加到本实用新型上,也能保证最终弹丸接收到的送弹力是恒定的,弹丸的推送位置也为恒定的;
(2)本实用新型的施力机构为施力头与空心杆,结构简单,且空心杆的设置减轻了整体送弹装置的质量,令操作更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中的弹力机构包括第一压缩弹簧、第三压缩弹簧,两个压缩弹簧共同作用令施加到弹丸上的送弹力成倍增加,保证弹丸推到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5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炮自动机参数测试装置
- 下一篇:换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