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包方形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1904.7 | 申请日: | 2014-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7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安力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3431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形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包方形电池。
背景技术
电子烟电池所用外壳为铝塑膜,锂离子电解液粘上尼龙层反应,导致电池报废。目前大部分公司使用的铝塑膜均为常规铝塑膜,最外层为尼龙层,而尼龙易被电解液污染,部分公司为了防止铝塑膜被污染会在注液前贴一层PET保护膜,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增加电子烟成本,又影响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抗污染功能的软包方形电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包方形电池,包括方形外壳本体,所述方形外壳本体的空腔内设有一电芯,所述方形外壳本体的一端设有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方形外壳本体的其中一个宽面上设有第一冲壳坑、第二冲壳坑和气囊,所述方形外壳本体的外表面设有一层PET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软包方形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方形外壳本体由尼龙层、第一黏胶层、铝层、第二黏胶层和PP薄膜层组成,所述尼龙层和所述铝层通过所述第一黏胶层粘接,所述铝层和所述PP薄膜层通过所述第二黏胶层粘接,所述PET层设于所述尼龙层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软包方形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PET层厚度为2μm~3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软包方形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尼龙层厚度为20μm~3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软包方形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黏胶层的厚度为2μm~3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软包方形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黏胶层的厚度为2μm~3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软包方形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铝层的厚度为30μm~4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软包方形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PP薄膜层的厚度为30μm~4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软包方形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冲壳坑深度为50μm~10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软包方形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冲壳坑深度为30μm~50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在方形外壳本体的外表面设置一层PET层,当锂离子电解液粘上方形外壳本体后不会和表面的PET层反应,从而不会渗入到内部与尼龙层反应,也不存在所谓的污染,可以说是零污染;电解液在铝塑膜表面形成水珠状,只要用碎布轻轻擦拭即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电池可十分有效的降低电解液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附图标记名称:1、方形外壳本体 2、第一冲壳坑 3、第二冲壳坑4、气囊 5、PET层 6、尼龙层 7、第一黏胶层 8、铝层 9、第二黏胶层 10、PP薄膜层 11、正极耳 12、负极耳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软包方形电池,包括方形外壳本体1,方形外壳本体1的空腔内设有一电芯,方形外壳本体1的一端设有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方形外壳本体1的其中一个宽面上设有第一冲壳坑2、第二冲壳坑3和气囊4,方形外壳本体1的外表面设有一层PET层5。
优选的,方形外壳本体1由尼龙层6、第一黏胶层7、铝层8、第二黏胶层9和PP薄膜层10组成,尼龙层6和铝层8通过第一黏胶层7粘接,铝层8和PP薄膜层10通过第二黏胶层9粘接,PET层5设于尼龙层6表面。
锂离子电解液粘上本实用新型后不会和表面的PET层反应,从而不会渗入到内部与尼龙层反应,也不存在所谓的污染,可以说是零污染。电解液在铝塑膜表面形成水珠状,只要用碎布轻轻擦拭即可,使用电子烟电池可十分有效的降低电解液污染。
优选的,PET层5厚度为2μm~3μm。本实施例选用3μm厚的PET层5。
优选的,尼龙层6厚度为20μm~30μm。本实施例选用25μm厚的尼龙层6。
优选的,第一黏胶层7的厚度为2μm~3μm。本实施例选用2μm厚的第一黏胶层7。
优选的,第二黏胶层9的厚度为2μm~3μm。本实施例选用2μm厚的第二黏胶层9。
优选的,铝层8的厚度为30μm~40μm。本实施例选用40μm厚的铝层8。
优选的,PP薄膜层10的厚度为30μm~40μm。本实施例选用40μm厚的PP薄膜层10。
优选的,第一冲壳坑2深度为50μm~100μm。
优选的,第二冲壳坑3深度为30μm~5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安力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安力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19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润滑脂的极压抗磨剂
- 下一篇:林业树木复合农作物秸秆的生物质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