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前围隔音垫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9838.X | 申请日: | 2014-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9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潘建新;张陆贤;朱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德天运无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12 | 分类号: | B32B27/12;B32B27/30;B32B23/08;B32B25/10;B32B33/00;B60R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隔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围隔音垫。
背景技术
汽车前围隔音垫,设置于住汽车前身,起到隔声的作用,一般需要使用隔音效果好的材料制成。汽车内饰市场的开发性,目前隔音垫所使用的材料种类繁多、鱼龙混杂,而一旦装置上质量低下的隔音资料,常常会埋下火灾隐患同时对人体也会产生一定的伤害。
目前市场上的隔音垫安置在汽车内,隔音棉其纤维层容易脱落,隔音垫纤维层脱落后其隔音效果受到影响,其使用寿命也将大幅度的降低,隔音棉的纤维层脱落的纤维粒吸入肺部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其纤维尘落入车内影汽车内的清洁。
现在,我国电气、电子设备内饰零部件的生产,都要求达到欧盟RoHS环保无毒标准和CCC中国强制性认证,并要求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即要求内饰产品具有更低的气味、更少的甲醛等有害物质成分,同时具有更好的抗噪隔音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音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汽车前围隔音垫。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汽车前围隔音垫,所述隔音垫由五层材料复合构成,其中最上层为塑料膜层,第二层EVA层,第三层为再生棉层,第四层为EPDM发泡层,最下层为塑料膜层。
所述最上层塑料膜层厚度为0.3mm,所述第二层EVA层厚度为3mm,所述第三层再生棉层厚度为5mm,所述第四层EPDM层厚度为3mm,所述最下层塑料膜层厚度为0.3mm。
所述汽车前围隔音垫通过热压成型后加热在最上层和最下层过塑均过塑一层塑料膜层。
为使本实用新型达到市场推广的效果,所采用的材料均可由市场购得。其中EVA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PDM为三元乙丙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EVA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老化、耐臭氧性,再生棉的吸音隔音特性,以及EPDM发泡材料的乙丙橡胶化学稳定性好,耐磨性、弹性、耐油性和隔热效果,利用以上材料的化学性质达到更好的隔音和吸音效果,进一步通过在最上层和最下层设有塑料膜层可以有效的增加隔音棉的使用寿命,解决隔音棉掉纤维等问题,提高了驾驶室内的卫生和隔音效果,使隔音效果增强了30%,隔音垫使用寿命延长了2年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塑料膜层;2为EVA层;3为再生棉层;4为发泡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围隔音垫,如图1所示,隔音垫由五层材料复合构成,其中最上层为塑料膜层1,第二层EVA层2,第三层为再生棉层3,第四层为EPDM发泡层4,最下层为塑料膜层1;其中最上层塑料膜层1厚度为0.3mm,第二层EVA层2厚度为3mm,第三层再生棉厚层3度为5mm,第四层EPDM层厚度为3mm,最下层塑料膜层1的厚度为0.3mm,汽车前围隔音垫的厚度为11.6mm。汽车前围隔音垫通过热压成型后,将隔音垫加热在最上层和最下层过塑均过塑一层塑料膜层1,使汽车前围隔音垫的寿命和质量进一步的提高。
为使本实用新型达到市场推广的效果,所采用的材料均可由市场购得。其中EVA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PDM为三元乙丙橡胶。
本实用新型利用EVA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老化、耐臭氧性,再生棉的吸音隔音特性,以及EPDM发泡材料的乙丙橡胶化学稳定性好,耐磨性、弹性、耐油性和隔热效果,利用以上材料的化学性质达到更好的隔音和吸音效果,进一步通过在最上层和最下层设有塑料膜层可以有效的增加隔音棉的使用寿命,解决隔音棉掉纤维等问题,提高了驾驶室内的卫生和隔音效果,使隔音效果增强了30%,隔音垫使用寿命延长了2年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德天运无纺有限公司,未经广德天运无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98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