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护壁式沉井下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4800.3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1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戴会超;王雷;张鸿清;毛劲乔;赵彬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3/08 | 分类号: | E02D2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晓静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壁 沉井 下沉 装置 | ||
1.一种护壁式沉井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门式支架单元、纠偏单元、助沉单元和辅助单元;
所述门式支架单元包含设备基础(1)、侧支撑架(2)和门式支架(3),所述侧支撑架(2)下部与设备基础(1)铰接,侧支撑架(2)上部与门式支架(3)铰接;
所述纠偏单元包含内护壁(9)、外护壁(10)和吊链(4),内护壁(9)和外护壁(10)均由弧形壳体构成;
所述助沉单元包含设备层(15)、外侧气龛(11)、内侧气龛(12)和纵向高压空气输送管道(14),设备层(15)为空心圆柱体,其内部通过一个隔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的隔板上布设有高压空气泵送机(6),下层设有横向高压空气输送管道(13),同时设备层(15)底部铺设有轨道(5),纵向高压空气输送管道(14)预先埋置在内护壁(9)和外护壁(10)中,外侧气龛(11)具有预埋在外护壁(10)底部靠近接触土层一侧的喷气孔,内侧气龛(12)具有预埋在内护壁(9)底部靠近接触土层一侧的喷气孔,当高压空气泵送机(6)开启时,高压空气经由横向高压空气输送管道(13)和纵向高压空气输送管道(14)到达内护壁(9)和外护壁(10)处,通过外侧气龛(11)和内侧气龛(12)喷出高压空气,在外护壁(10)和内护壁(9)与土层接触面上形成一道空气幕;
所述辅助单元包含启闭机(16)和电磁铁线圈组(8),所述启闭机(16)安置于门式支架(3)顶部,启闭机(16)通过吊链(4)与下部设备层(15)连接,所述电磁铁线圈组(8)内置于内护壁(9)中,由内护壁(9)底部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组电磁铁线圈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壁式沉井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姿态监控单元,所述姿态监控单元包含姿态传感器和与姿态传感器连接的控制处理器,所述姿态传感器安装在沉井(17)侧壁上,控制器处理器与启闭机(16)连接并控制启闭机(16)的启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壁式沉井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壁(9)和外护壁(10)均由四个90°弧形壳体构成,所述吊链(4)有四根,四根吊链(4)垂直布置在设备层(15)顶部平面两条相互垂直轴线的外边缘位置:四根吊链(4)分别在设备层(15)顶部平面的0°、90°、180°以及270°的外边缘位置;所述启闭机(16)有四台,每台启闭机(16)与一根吊链(4)连接并位于吊链(4)的正上方,每组电磁铁线圈组(8)有四个电磁铁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壁式沉井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壁(9)和外护壁(10)的每个90°弧形壳体均通过位于每个90°弧形壳体中心的固定连接轴(7)与设备层(15)下层底部的轨道(5)连接,且每个90°弧形壳体均可通过连接轴(7)沿轨道(5)径向移动;同时,内护壁(9)和外护壁(10)均为内部预埋纵向高压输气管道的实体不锈钢材质构件,且外侧气龛(11)和内侧气龛(12)采用Φ2cm的圆孔形气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壁式沉井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5)包含服务于内护壁(9)的内轨道和服务于外护壁(10)的外轨道,且内轨道和外轨道都为四个,内轨道从俯视方向看位于设备层(15)底部平面的0°、90°、180°以及270°的轴线处,外轨道从俯视方向看位于设备层(15)底部平面的45°、135°、225°以及315°的轴线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未经河海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480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电站锚杆基础
- 下一篇:一种锚杆-树根桩复合挡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