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净水过滤器滤芯封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4430.3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9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亮 |
主分类号: | B01D35/00 | 分类号: | B01D35/00;B01D29/31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侯蔚寰 |
地址: | 518122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水 过滤器 滤芯封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过滤器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净水过滤器滤芯封盖。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水净化设备较多,水净化可以去除水中夹杂的沙粒、有机质的悬浮微粒、寄生虫、篮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细菌、藻类、病毒及真菌、矿物如钙、二氧化硅、镁及一些有毒性的金属如铅、铜及铬等等。
目前我国的自来水还达不到直接饮用的标准,仍需要使用净水装置将自来水净化后饮用,所采用的处理方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现在国内外较为认同的方法就是:应用化学和物理方法来进行处理。化学方法的不足处 :一是一次性投入较大;二是化学试剂添加比例不好掌握;三是化学试剂的最终产物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物理方法主要是指过滤处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洁净水祛除异味;二是无法查看到滤芯中的过滤材料的使用情况,经常过滤材料超过了使用期限后还在使用;三是净水装置功能单一;四是净化效果不理想,净化后的水质仍然达不到饮用标准。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净水装置大多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因此,迫切需求一种真正能够满足广大城镇人们生活和生产用水所需的优质净水处理装置。
净水过滤器内的滤芯是净水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来水经多种不同的功能的滤芯过滤,达到饮用水标准。在滤芯上下两端都需要用到滤芯盖。
如图6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滤芯盖4大多都是使用塑料一次成型,盖内呈平面,盖于滤芯的上下端,其与滤芯为胶合,即通过粘胶的方式将滤芯盖4粘合在滤芯上,这种方式存在以下多个缺点:
1.粘合后的滤芯盖是一次性消耗品,在更换滤芯时,滤芯盖与滤芯拆分回收。
2.利用粘胶方式,滤芯上下两端会残留少许胶水,即使胶水干后,在净水过程中,水中会残留少许胶体物质,尤其是最后一道的滤芯过滤对水质影响最大。
3.滤芯盖回收后含有残留干胶,在回收过程中干胶处理耗费人工。
4.滤芯回收后含有残留干胶,在处理干胶时需要将上下两端置于100度的热水中加热,使胶脱落。
5.上述4操作时会影响滤芯的质量及其密封性。
6.利用胶合的方式,增加一道工序,浪费人力资源。
综上几点不足,迫切需求一种免胶水粘合的滤芯盖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水过滤器滤芯封盖,该封盖采用无胶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净水过滤器滤芯封盖,该封盖一体成型,整体呈圆形,分内圈、外圈,外圈设有一圈垂直于盖面的外挡圈,在所述外挡圈内包围圈内,设有与滤芯内圆贴合的内挡圈,该内挡圈截面呈梯形,与外挡圈同心,其远离盖面一端的厚度较小。
进一步的,所述内挡圈截面为等腰梯形或直角梯形。
进一步的,所述内挡圈截面斜边与盖面的角度在82-87°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内挡圈远离盖面的一端制成尖状。
进一步的,所述内挡圈与盖面内表面连接的外圆直径大于滤芯内圆直径0.1-1mm。
进一步的,所述外挡圈与内挡圈底端的连线距离小于滤芯的厚度0.1-1mm。
进一步的,所述内挡圈离盖面的的高度大于外挡圈离盖面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内挡圈离盖面的的高度高于外挡圈离盖面的高度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摒弃传统的胶合式连接,使用贴合式连接,避免了胶水进入水质中造成水质污染。
2.减少了生产工序,减少了之前的加胶工序,直接采取封盖的措施,即节约了人力资源,也减少了生产成本。
3.更换滤芯时,封盖还可以继续使用,也可以避免了后期回收的麻烦。
4.封盖与滤芯安装、拆分简单,提高安装或拆分的效率。
5.由于内挡圈离盖面的的高度大于外挡圈离盖面的高度,水无法逆流,而且滤芯的透水性好,不会产生负压。
6.封盖制造成本低,采用塑料制品,与水不发生反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封盖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封盖另一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封盖截面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封盖与滤芯贴合后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过滤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的滤芯盖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封盖截面为直角梯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封盖截面为尖状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亮,未经张晓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44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