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调节式物理曲线护颈弹簧枕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3410.4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7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文明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A61F5/5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巢瑞珏;齐苏平 |
地址: | 40460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物理 曲线 弹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功能性枕头,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调节式物理曲线护颈弹簧枕。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20061840.9,公开了夏凉用的空心弹簧枕涉及床上用品,特别是带弹簧的空心枕头。包括枕头外套,枕头外套有管状枕面,管状枕面的两端设固定形状的支撑环,管状枕面内中间设有多个弹簧,每个弹簧套了有一个柔性外袋,不同弹簧的柔性外袋连接合成一体,柔性外袋又与管状枕面连接。弹性的细条是竹条、竹丝、兰草或藤条的某一种。支撑环内空部分由木板或塑料板作为端板封闭管状枕头的两端。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356254.2,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弹簧枕,所述的便携式弹簧枕为U型结构,在横向部分内置有多个弹簧,在便携式弹簧枕的U型右侧垂直部分设有一个内置布袋,布袋口设置拉链;所述的便携式弹簧枕内部用海绵填充,海绵内置有薰衣草花瓣;所述的便携式弹簧枕为U型结构,在横向部分内置有多个弹簧,符合人体头枕部结构,弹簧的弹性功能可以增加头枕部的舒适度。
上述发明创造虽采用将弹簧作为枕芯,但弹簧设置均为传统的纵向排列,无法对头枕部、颈部进行均等受力,无法到达理想的舒适度及功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避免落枕、冲枕,排除打鼾、挫牙,纠正睡眠姿态的调节式物理曲线护颈弹簧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调节式物理曲线护颈弹簧枕,包括一左枕框、右枕框,左枕框与右枕框之间通过枕连接条连接,左枕框右端面及右枕框左端面开有若干连接槽,连接槽内设有调节件,左枕框的调节件与右枕框的调节件之间连接有弹簧,弹簧外部包覆有海绵管。
调节件由一槽型材构成,调节件左右两侧面开有若干调节齿孔,调节件前侧面开有调节孔,调节件左侧面与右侧面同一水平线上的两调节齿孔之间设有调节杠,弹簧的连接端从调节孔中延伸至调节杠并与调节杠连接。
调节杠内侧设有拉柄,拉柄与调节杠连接,拉柄上部从调节件顶端伸出。
左枕框与右枕框之间连接有若干弹簧构成弹簧枕体。
弹簧枕体外部包覆有棉布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将弹簧作为枕芯,利用弹簧受力的频率强弱,控制睡眠者在睡眠过程中头枕部及颈部与弹簧枕体接触面高低落差,形成U形槽状,进而达到避免落枕、冲枕发生,排除挫牙及打鼾现象,有效均等承载背端、颈部、头枕部的生理曲线重量压力,改变传统式枕头的背端、颈部及头枕部受力点分布情况,纠正睡眠姿态,藉此减缓颈椎慢性损伤及失眠的症状,对此类患者具有良好的物理疗效;巧妙的通过设置调节件,运用杠杆原理,扣动拉柄,将调节杠从调节齿孔中推出,轻松改变弹簧在左枕框、右枕框中的高低,保证睡眠者舒适度,广泛适用于办公室上班族、长时间手机使用者等用颈过度人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调节式物理曲线护颈弹簧枕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调节式物理曲线护颈弹簧枕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调节式物理曲线护颈弹簧枕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调节式物理曲线护颈弹簧枕的调节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调节式物理曲线护颈弹簧枕的调节件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调节式物理曲线护颈弹簧枕,包括一左枕框1、右枕框2,左枕框1与右枕框2之间通过枕连接条3连接,左枕框1右端面及右枕框2左端面开有若干连接槽(附图未示),每一连接槽内设有调节件4,左枕框1的调节件4与右枕框2的调节件4之间连接有弹簧5,弹簧5外部包覆有海绵管6,左枕框1与右枕框2之间连接有若干弹簧5构成弹簧枕芯50,弹簧枕芯50与海绵管6外部包覆有棉布层7。
调节件4由一槽型材构成,调节件4左右两侧面分别开有多个左调节齿孔41、右调节齿孔42,左调节齿孔41与右调节齿孔42数量相等,在本实施例中,左调节齿孔41与右调节齿孔42数量均为四个,分别纵列开设,同一水平线上的左调节齿孔41与右调节齿孔42上设有调节杠43,调节件4前侧面开有调节孔44,弹簧5的连接端51从调节孔44中延伸至调节杠43并与调节杠43连接。
调节杠43内侧设有拉柄45,拉柄45与调节杠43连接,拉柄45上部从调节件4顶端伸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实施例。应当指出,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能做出若干的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文明,未经朱文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34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停车场液控升降机速度转换系统
- 下一篇:摇曳臂旋转组合式立体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