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窑式煤矸石制砖余热发电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2558.6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9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聚洲;刘辉;成波;杨东海;司光磊;王仲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作市宇星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2B1/04;F22B1/18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455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窑 煤矸石 余热 发电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发电锅炉,具体涉及一种固体显热介质的隧道窑式煤矸石制砖余热发电锅炉。
背景技术
煤矸石制砖的生产使用隧道窑式,经烧结成型的成品砖温度仍然很高,为使温度降低,而加长隧道,且在隧道外自然冷却较长时间才能装车。传统的生产工艺既造成巨大的热量浪费,又延长生产周期,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煤矸石制砖生产线耗电量很大,是制约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申请是针对能源的合理化循环应用的一个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综合利用煤矸石固体显热的隧道窑式煤矸石制砖余热发电锅炉。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隧道窑式煤矸石制砖余热发电锅炉,包括设置在隧道窑煤矸石烧结砖冷却段顶部外侧的锅炉、设置在隧道窑内部两侧与锅炉连通的对流管束、分别设置在隧道窑保温炉墙两侧下降管和集箱,所述的锅炉、对流管束、集箱、下降管之间形成闭合的循环连通回路,在所述的锅炉上连通有主汽管座,主汽管座对应的锅炉内设有汽水分离器,主汽管座连通有过热器,过热器的出气端与发电机组设备连接。
所述的过热器包括与锅炉连通的主汽管、进汽口集箱、由进汽口集箱引出的过热器蛇形管束、以及设置在过热器蛇形管束另一端的出汽口集箱,所述的过热器蛇形管束为多条结构相同布置在隧道内部的两侧和顶部的过热器蛇形管,过热器蛇形管束均布在隧道窑内热源的周围,所述的出汽口集箱与发电机组连接。
所述的锅炉外侧还设有安全阀、排气阀、进水管座和电极式水位传感器。
所述的主汽管上设有排气阀。
所述的锅炉内部还设有给水分配管,锅炉端部设有吸污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①本实用新型利用余热发电采用水管式结构,既不影响煤矸石烧结砖的产品质量,又能有效利用高温固体(煤矸石砖)携带的显热,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②本实用新型余热发电锅炉由耐火砖和红砖砌筑的重型炉墙起着支承锅炉和保温密封作用,以保证炉内的传热过程,减少散热损失和保证运行人员工作环境;
③为提高余热利用率,炉膛两侧布置了数量众多的对流管,吸收更多的烟气余热,以增强换热效率;
④为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锅炉水位控制采用电极式水位传感器,该控制器具有高低水位报警及低水位联锁保护功能,在自动控制水位+30~-30mm范围内实现连续自动给水;
⑤本实用新型对流管换热系数高,热利用率高,能够及时吸收煤矸石砖的固体显热,降低其表面温度,既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又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产出的高温高压蒸汽供发电机组和生活使用;
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产品制造质量好,运行安全可靠;节能减排,环保性能好;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为锅炉、2为对流管束、3为下降管、4为集箱、5为主汽管座、6为汽水分离器、7为煤矸石、8为主汽管、9为进汽口集箱、10为过热器蛇形管束、11为出汽口集箱、12为安全阀、13为排气阀、14为进水管座、15为电极式水位传感器、16为给水分配管、17为吸污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一种隧道窑式煤矸石制砖余热发电锅炉,包括设置在隧道窑煤矸石烧结砖冷却段顶部外侧的锅炉1、设置在隧道窑内部两侧与锅炉1连通的对流管束2、分别设置在隧道窑保温炉墙两侧下降管3和集箱4,所述的锅炉1内部还设有给水分配管16,锅炉1端部设有吸污装置17,所述的锅炉1、对流管束2、集箱4、下降管3之间形成闭合的循环连通回路,在所述的锅炉1上连通有主汽管座5、安全阀12、排气阀13、进水管座14和电极式水位传感器15,主汽管座5对应的锅炉1内设有汽水分离器6,主汽管座5连通有过热器,所述的过热器包括与锅炉1连通的主汽管8、进汽口集箱9、由进汽口集箱9引出的过热器蛇形管束10、以及设置在过热器蛇形管束10另一端的出汽口集箱11,所述的主汽管5上设有排气阀13,所述的过热器蛇形管束10为多条结构相同布置在隧道内部的两侧和顶部的过热器蛇形管,过热器蛇形管束10均布在隧道窑内热源的周围,所述的出汽口集箱11与发电机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作市宇星锅炉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焦作市宇星锅炉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25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炉循环蓄热除尘装置
- 下一篇:窑炉内壁耐火材料喷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