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浅海风电设施吸力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1317.X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4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毛海鸣;施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恒尊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48 | 分类号: | E02D5/48;E02D5/40;E02D27/44;E02D27/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浅海 设施 吸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浅海风电设施吸力桩,属于海洋装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海上风电机组的基础结构主要用单桩结构进行打桩固定,但该结构的桩基容易产生下沉和倾斜,对还是风电基础的运作会带来很多不利因素;目前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可靠的桩基是海洋风电设备安装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浅海风电设施吸力桩。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桩基价格高且难固定浅海风电设施的不足。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浅海风电设施吸力桩,包括外筒体、注浆管、内筒体、真空泵、振动器、上供体、支杆、挡片和实心杆,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安装有注浆管,三者通过直线激光焊固定呈一体,并通过豪克能进行焊接处应力消除;内筒体内焊接有上供体,上供体上安装有真空泵,振动器通过支杆安装在内筒体内,振动器正下方安装有实心杆,注浆管下端安装有挡片。
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均布有八根注浆管。
所述注浆管下方内端通过铰链安装有挡片,挡片呈半圆弧型。
所述实心杆的长度和内筒体底部持平。
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为直径上大下小,具有吸力特性的锥形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桩结构简单、插桩效率高,抗沉降性能好,该桩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现存的圆柱式桩腿的缺点,吸收了它们的优点,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浅海风电设施吸力桩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浅海风电设施吸力桩的俯视图;
图3是挡片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外筒体 2、注浆管 3、内筒体 4、真空泵 5、振动器 6、上供体 7、支杆 8、挡片 9、实心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浅海风电设施吸力桩,包括外筒体1、注浆管2、内筒体3、真空泵4、振动器5、上供体6、支杆7、挡片8和实心杆9,所述外筒体1和内筒体3之间安装有注浆管2,三者通过直线激光焊固定呈一体,并通过豪克能进行焊接处应力消除;内筒体3内焊接有上供体6,上供体6上安装有真空泵4,振动器5通过支杆7安装在内筒体3内,振动器5正下方安装有实心杆9,注浆管2下端安装有挡片8。
所述外筒体1和内筒体3之间均布有八根注浆管2。
所述注浆管2下方内端通过铰链安装有挡片8,挡片8呈半圆弧型,使得桩打入后,混凝土浆基本往平面方向外泄,增加底部承载面积,提高抗沉降能力。
所述实心杆9的长度和内筒体3底部持平,使得在打桩的时候能最大程度的吸收振动能使其下沉,大大提高打桩的效率。
所述外筒体1和内筒体3为直径上大下小,具有吸力特性的锥形体,这种桩型具有良好的承载和抗拔性能,在同时需要承压和抗拔的工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装置的使用方法:在打入桩的过程中,采用振动器5振动沉桩方式,并通过真空泵4产生负压吸力作用,辅助锥形桩的沉贯,使桩更容易打入,同时有利于土塞的形成,提高承载能力;当桩体到达预定位置后,向八根注浆管2内注浆,浆体推开挡片8形成导向作用向外扩散,提高桩端承载力,增大抗拔摩阻力,因此能满足海上风电设施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恒尊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洋学院;恒尊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13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