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酸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8038.8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0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周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添辰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造铅酸蓄电池用的加酸壶。
背景技术
加酸壶是电池加酸内化成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装置,现有的加酸壶在加酸过程中需要插一根导流管以便于电池内的气体从导流管中排出以及便于加酸壶内的酸液沿导流管的外壁进入电池内部。现有的导流管多为直管式结构,其使用过程为:电池从加酸壶底部的出酸口把酸加好后,把导流管从加酸壶的顶部的加酸口插入加酸壶内,穿过出酸口直到插到电池内,使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顺导流管排出,同时酸液顺着导流管下流到电池内,待整个充电过程结束,再把导流管拔出,而为了化成效果良好,在充电过程中会把导流管拔出,对加酸壶内进行抽取负压以利于电池内空气排出和酸下移,然后再把导流管插上。上述导流管在使用过程中每抽一次负压就要拔出导流管一次,反复插管、拔管动作需要大量劳动力,使生产效率不能提高,同时每次拔出导流管都会把酸液带出,酸液溅出在地上;而且,由于现有的导流管均为直管式结构,其顶部正对加酸壶顶部的加酸口,沿导流管排出的酸雾直接从加酸壶顶部的出气口排出,造成环境的污染,危害到操作工人的健康,而为避免这种情况,还需要在加酸壶顶部的出气口处设置过滤件将酸雾凝成液滴以减小排出的酸雾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加酸壶,使用过程中导流管无须反复拨插,加酸效果好,可减少操作工人工作量和节约加酸时间,提高了加酸效率和电池质量,而且比较环保。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加酸壶,包括壶体和导流件,所述壶体的顶部具有加酸口、底部具有出酸嘴,所述导流件底端位于壶体底端外部、顶端经出酸嘴向上延伸至壶体内,所述导流件的侧部具有若干棱条,所述棱条的延伸方向与导流件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导流件位于相邻棱条之间的部分形成凹槽Ⅰ,所述棱条的外表面具有卡台Ⅰ,所述导流件与出酸嘴配合时卡台Ⅰ的顶面抵于出酸嘴底端端面,所述导流件和壶体相对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出酸嘴外套设有橡胶套,所述导流件和壶体之间通过卡台Ⅰ的外表面与橡胶套的内壁面之间过盈配合实现二者的相对固定。通过橡胶套与流件和壶体相对固定,结构简单,制造相对容易。
作为优选,所述出酸嘴外套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内侧壁设有绕橡胶套的内侧壁一周的卡台Ⅱ,所述导流件通过卡台Ⅰ夹于卡台Ⅱ的上表面和出酸嘴底端端面之间实现与壶体相对固定。通过橡胶套与流件和壶体相对固定,结构简单,制造相对容易。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件位于壶体的部分在向上延伸的过程中向一侧折弯,所述导流件的顶端位于加酸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范围外。避免导流件的顶端处在正对加酸口的位置,一方面,可避免加酸时酸液从加酸口加入后滴在导流件的顶端并沿凹槽Ⅰ下移而导致凹槽Ⅰ被酸液占据而影响电池内气体的导出,另一方面,电池内的酸雾沿导流件上升至导流件的顶端后竖直上升,由于导流件的顶端位于加酸口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范围外,酸雾上升会碰到壶体的内顶面,部分在内顶面处发生凝聚形成液滴,不会冒出加酸口外。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件的顶端延伸至靠近壶体的内顶面处。酸雾脱离导流件后到壶体的内顶面行程短,酸雾向四周扩散较少。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Ⅰ和棱条的数量均为四条,所述导流件的截面呈十字型结构。设计成十字型结构,相比较三棱形型结构和五棱形结构,出酸嘴处凹槽Ⅰ的面积更加合理,有利于酸液进入和酸雾上升,可大为提高电池的化成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壶体底部的横截面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变小。壶体底部呈倒锥型结构,更有利于酸液下移。
作为优选,所述加酸壶为由若干壶体组成的连体式结构,所述壶体的底部具有支撑条。设计成连体式结构,制造方便、节省材料,结构紧凑,一次可对多个电池加酸,支撑条用于支撑加酸壶。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加酸壶,使用过程中导流管无须反复拨插,加酸效果好,可减少操作工人工作量和节约加酸时间,提高了加酸效率和电池质量,而且比较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添辰模具有限公司,未经长兴添辰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80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效影院播放控制系统
- 下一篇:旁路作业电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