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气管或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指示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8020.8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8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兵;魏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G01L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15008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气管 气管 导管 压力 指示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气管或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指示保护器。
背景技术
支气管或气管插管在临床各科室需要进行辅助通气的患者中大量使用,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极其重要的支持治疗手段,在麻醉科进行全麻患者中更是必备的工具。但是目前缺乏一种支气管或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的指示设备,当支气管或气管导管套囊的压力过小时可导致漏气,影响通气效果,甚至可能出现反流误吸导致患者死亡;而如果套囊压力多大,长时间的留置气管导管会导致与套囊接触的气管粘膜受压,导致局部缺血,诱发溃疡、出血及坏死,甚至发展为气管狭窄、气管食管瘘,严重影响患者的转归。因此,维持合适的支气管或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对预防医疗恶性事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临床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监测并提供指示功能的,当套囊压力过高时(>30cm H2O),通过自动泄气对套囊压力进行调节(套囊压力自我保护功能)的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指示保护器。通过实时监测(支)气管导管套囊压力,保证支气管或气管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在安全范围之内(<30cm H2O),防治医疗恶性事故的发生。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气管或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指示保护器,所述保护器包括气筒,所述气筒侧壁设有气筒泄压孔,内部设有与所述气筒滑动连接的第一密封环,所述气筒一端接通有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有第一导气管接口,所述第一导气管接口用于连接支气管或气管导管套囊,所述第一密封环背对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一侧连接有漂杆指示器,所述漂杆指示器贯穿所述气筒且能够随所述第一密封环滑动,所述漂杆指示器外端设有指示条带,所述漂杆指示器长度大于所述气筒泄压孔到所述气筒筒底的距离,所述第一导气管侧壁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注射器充气。
其中所述气筒泄压孔为两个,对称分布于所述气筒侧壁上。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环背对所述第一导气管一侧还安装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自由长度大于所述气筒泄压孔至所述气筒底部距离。
其中所述漂杆指示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环的中部,所述压力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环的中部且所述压力弹簧将所述漂杆指示器围绕。
其中所述第一导气管侧壁上位于所述通孔一旁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导气管侧壁上通过所述通孔接通有第二导气管,使得所述弹簧及所述第二密封环位于所述第二导气管内,所述第二导气管另一端还接通有第三导气管,所述第三导气管另一端有注射器接口,所述第三导气管与所述第二导气管连通处的管口直径不大于所述第二密封环的直径,所述弹簧的自由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二导气管的长度。
其中所述气筒外部套接有透明外壳,且所述气筒泄压孔及所述漂杆指示器位于所述透明外壳内,所述透明外壳上有外壳泄压孔。
其中所述透明外壳与所述第一导气管外壁连接。
其中所述外壳泄压孔为两个,对称分布与所述透明外壳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支气管或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指示保护器具有集成性好,结构紧凑、小巧、轻便、反馈灵敏、安全等功能。
2、本实用新型支气管或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指示保护器的临床应用将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解决了一直以来仅靠用手触摸粗略估计套囊压力的弊端。对减少因支气管或气管导管套囊压力过高或不足可能导致的医疗恶性事故起到非常重要的预防作用,极大的解决了临床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改善患者转归,提高生活质量,保护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3、本实用新型支气管或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指示保护器的应用将为医院临床各相关科室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气管或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指示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导气管接口;2-弹簧;3-第二密封环;4-注射器接口;5-外壳泄压孔;6-气筒;7-第一密封环;8-气筒泄压孔;9-压力弹簧;10-指示条带;11-漂杆指示器;12-透明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未经哈尔滨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80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