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7897.5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9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峰;林海青;丁瑞军;李建国;马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47 | 分类号: | H01R13/447;H01R13/45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地址: | 10007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电 末端 电源 输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末端输出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防触电功能的末端电源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末端电源输出装置为预防外部金属意外插入造成的漏电事故,以及避免儿童玩弄插座触电的危险,设置了保护门组件结构。但是,现有的保护门组件结构逐渐暴露出以下不足:保护门组件零件多、组装工艺复杂以及使用过程中有运动不畅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末端电源输出装置的保护门组件零件多、组装复杂以及运动不畅的问题,提供一种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保护门组件运动流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包括上壳、下壳和保护门组件,所述保护门组件连接在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所述上壳具有上插孔,所述下壳具有与所述上插孔对应的下插孔,其中,所述上壳与所述保护门组件相对的一面突出设置有保护门导向筋,所述保护门组件设置有与所述保护门导向筋相对应的滑道,所述保护门组件沿所述保护门导向筋滑动时,所述上插孔和所述下插孔导通。
上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中,所述下壳还包括支撑部,所述下插孔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且所述支撑部包括一抵靠面,所述保护门组件抵靠所述抵靠面。
上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中,所述上壳还包括保护门框架,所述保护门组件设置于所述保护门框架内。
上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中,所述上插孔包括上二极插孔,所述下插孔包括下二极插孔,所述保护门组件包括二极保护门,所述滑道包括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设置于所述二极保护门的上侧面,所述二极保护门沿所述保护门导向筋滑动时,所述上二极插孔和所述下二极插孔导通。
上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中,所述上插孔还包括上三极插孔,所述下插孔还包括下三极插孔,所述保护门组件还包括三极保护门,所述滑道还包括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设置于所述三极保护门的上侧面,所述三极保护门沿所述保护门导向筋滑动时,所述上三极插孔和所述下三极插孔导通。
上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中,所述保护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二极保护门和所述三极保护门之间。
上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中,所述弹性件为两个,且平行连接在所述二极保护门和所述三极保护门之间。
上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中,所述弹性件是压簧。
上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中,所述二极保护门与所述三极保护门相对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突出部,所述三极保护门与所述二极保护门相对的侧面设置有第二突出部,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套接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
上述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其中,所述下壳还包括插套护筋,所述插套护筋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上的与所述抵靠面相背的一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将保护门组件的滑道上置,克服了现有保护门运动不畅的问题,且保护门滑动更顺畅的同时,减少了导向筋受力而受损从而影响保护门组件滑动的可能。
且本实用新型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零件少,组装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触电末端电源输出装置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壳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二极保护门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图6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三极保护门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图8的仰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上壳
12 保护门导向筋
13 保护门框架
20 下壳
21 下插孔
211 下二极插孔
212 下三极插孔
22 支撑部
23 插套护筋
30 保护门组件
31 二极保护门
311 第一滑道
312 第一突出部
32 三极保护门
321 第二滑道
322 第二突出部
33 弹性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78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刚度摇轴支座自动复位装置
- 下一篇:压路机防粘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