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布袋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5868.5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6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浦东山;秦庆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本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 |
代理公司: | 江苏英特东华律师事务所 32229 | 代理人: | 邵鋆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布袋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布袋除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布袋除尘器罐体外层均直接暴露在环境中,其存在稳定性差、安全性底、使用寿命短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布袋除尘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新型布袋除尘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在一起的上箱体、中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中箱体内设置有带有龙骨的布袋,此布袋上端口连接在上箱体底部,布袋的下端口接近中箱体底部并朝向下箱体;所述龙骨上端部固定在上箱体底部,下端则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中箱体底部,即此龙骨呈固定不动式且能防止布袋摇摆乱晃的结构置于布袋内部,上箱体、中箱体和下箱体外层包覆一层强化层,该强化层包括两层矩形的聚氨酯硬泡板、铝合金网状骨架和玻璃纤维布;其中所述铝合金网状骨架由若干正方形铝合金框均匀紧密排布焊接而成,其热复合于两层聚氨酯硬泡板之间,所述玻璃纤维布六面覆盖于两层矩形聚氨酯硬泡板和铝合金网状骨架所形成的复合板芯的六面。
作为优化,所述所述玻璃纤维布外表面涂覆有一层氧化铝层。
作为优化,所述所述聚氨酯硬泡板长度均为1000mm,宽度均为750mm,厚度均为20mm;所述铝合金网状骨架厚度为20mm。
作为优化,所述所述玻璃纤维布厚度为3mm,所述氧化铝层厚度为0.5mm。
作为优化,所述所述复合板芯一组邻边上各设有一个圆柱形连接隼,复合板芯另外一组邻边上各设有一个与所述圆柱形连接隼相匹配的圆柱形榫槽。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布袋除尘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计巧妙、成本低廉,其是对现有布袋除尘器的结构性改进,对提升现有现有气力输灰装置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均有显著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新型布袋除尘器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新型布袋除尘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新型布袋除尘器的强化层的局部层切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聚氨酯硬泡板、2-铝合金网状骨架、3-玻璃纤维布、4-复合板芯、5-氧化铝层、6-圆柱形连接隼、7-圆柱形榫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新型布袋除尘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在一起的上箱体、中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中箱体内设置有带有龙骨的布袋,此布袋上端口连接在上箱体底部,布袋的下端口接近中箱体底部并朝向下箱体;所述龙骨上端部固定在上箱体底部,下端则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中箱体底部,即此龙骨呈固定不动式且能防止布袋摇摆乱晃的结构置于布袋内部,上箱体、中箱体和下箱体外层包覆一层强化层,该强化层包括两层矩形的聚氨酯硬泡板1、铝合金网状骨架2和玻璃纤维布3;其中所述铝合金网状骨架2由若干正方形铝合金框均匀紧密排布焊接而成,其热复合于两层聚氨酯硬泡板1之间,所述玻璃纤维布3六面覆盖于两层矩形聚氨酯硬泡板1和铝合金网状骨架2所形成的复合板芯4的六面。所述所述玻璃纤维布3外表面涂覆有一层氧化铝层5。所述所述聚氨酯硬泡板1长度均为1000mm,宽度均为750mm,厚度均为20mm;所述铝合金网状骨架2厚度为20mm。所述所述玻璃纤维布3厚度为3mm,所述氧化铝层5厚度为0.5mm。所述所述复合板芯4一组邻边上各设有一个圆柱形连接隼6,复合板芯4另外一组邻边上各设有一个与所述圆柱形连接隼6相匹配的圆柱形榫槽7。
上述实施方式旨在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或使用,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故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权利要求书或说明书描述,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创造性特点的产品,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本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本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58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陀螺加速发射的装置
- 下一篇:浅槽的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