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中供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5708.0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4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宋钊贵;李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南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38 | 分类号: | F16N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遵义***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中 供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中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拉丝机设备每天长时间运行,主轴箱转轴及二级带转轴为拉丝机传动受力主要部位,是该设备的重要部位且对润滑要求很高的部位。若该设备长期运行不定期注油或注油不充分,该部位的温升就会造成轴承烧坏,主轴磨损,以致设备损坏,造成设备大修,影响设备的生产效率。中国专利CN202484564U公开了一种集中供油系统,该集中供油系统虽然可以给多台设备供油,但是为了保证润滑油中的杂质能充分沉淀,其油路行程很长。这种集中供油系统不能对距离较近的润滑点润滑,即使勉强可以供油,由于杂质没有充分沉淀和过滤而进入润滑部位,会对设备产生致命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集中供油系统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中供油系统,该集中供油系统能更好给设备供油,实现多台设备的多个润滑点同时润滑。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集中供油系统,包括DDB多点干油泵、注油组件和供油管路,供油管路的一端与DDB多点干油泵的供油口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注油组件的进油口密封连接,所述供油管路至少有一条。
所述注油组件包括四通、直通管接头A、直通管接头B、直角管接头、紫铜管A、紫铜管B、紫铜管C,四通的其中一个接头与供油管路的出油端密封连接;所述四通的另外三个接头分别与直通管接头A、直通管接头B和直角管接头连接,直通管接头A的出油端与紫铜管A的进油口连接,直通管接头B的出油端与紫铜管B的进油口连接,直角管接头的出油端与紫铜管C的进油口连接。
所述供油管路有5条,各管路之间平行设置。
所述直通管接头A为扩口端直通管接头。
所述直通管接头B为扩口端直通管接头。
所述直角管接头为扩口端直角管接头。
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集中供油系统通过设置多条供油管路,给多台设备同时供油;并在供油管路的一端连接注油组件,通过注油组件的多个出油口同时给一台设备上的多个点同时润滑。通过改变注油组件中紫铜管的折弯方向和长度,就可以给不同远近的点润滑。该集中供油系统可以同时对拉丝机设备各主要润滑部位集中注油,大大缩短了设备维护保养时间,可充分给设备各润滑部位注油,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设备整机性能,减少了设备故障维修率,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注油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中,1-DDB多点干油泵,2-供油管路,3-注油组件,4-四通,5-紫铜管A,6-紫铜管B,7-紫铜管C,8-直角管接头,9-直通管接头B,10-直通管接头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3所示的一种集中供油系统,包括DDB多点干油泵1、注油组件3和供油管路2,供油管路2的一端与DDB多点干油泵1的供油口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注油组件3的进油口密封连接,所述供油管路2至少有一条。
所述注油组件3包括四通、直通管接头A10、直通管接头B9、直角管接头8、紫铜管A5、紫铜管B6、紫铜管C7,四通4的其中一个接头与供油管路2的出油端密封连接;所述四通4的另外三个接头分别与直通管接头A10、直通管接头B9和直角管接头8连接,直通管接头A10的出油端与紫铜管A5的进油口连接,直通管接头B9的出油端与紫铜管B6的进油口连接,直角管接头8的出油端与紫铜管C7的进油口连接。注油组件3上设置的出油口的数量可以满足拉丝机的机台上多点润滑的需要,紫铜管A5、紫铜管B6、紫铜管C7的出油端给润滑部位注油,启动供油系统后润滑油通过洪油管路和注油组件3分别注入到拉丝机各机台润滑部位。
所述供油管路2有5条,各管路之间平行设置。由于DDB多点干油泵1的油压有限,且供油管路较长,所以一个DDB多点干油泵1最好只给5个拉丝机机台供油。供油管路在设备运行中会发生抖动或者晃动,不利于注油组件3的注油口的稳定供油,因此在供油管路上设置有多个管夹分段来夹持各条供油管,并把管夹焊接固定在机架上。
所述四通4上的一个接头需要与供油管路的出油端连接,另外三个接头分别与直通管接头A10、直通管接头B9或直角管接头8连接,四通的四个接头正好满足各个机台润滑部位数量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南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航天南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57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