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加样针的超声清洗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5329.1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7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易万贯;尹力;朱亮;饶捷;班定平;刘辉;禤欣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3/12 | 分类号: | B08B3/12;B08B3/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盈方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3 | 代理人: | 杨贤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加样针 超声 清洗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化发光测量仪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加样针的超声清洗机构。
背景技术
生物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和操作方便、快速等优点,在临床检验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基于生物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生化发光测量仪已经成为成熟的医疗诊断设备。然而,怎样有效地降低生化发光测量仪的加样针所产生的携带污染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现有技术中解决这一问题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一次性吸头,但是这种方法的成本较高。现有技术中也有使用超声对加样针进行清洗的方法和装置。现有技术中也有使用超声对加样针进行清洗的方法和装置,主要是将探针整体或绝大部分浸入盛放清洗液的容器,并且向该容器传输超声能量,实现清洗。通过位于容器底部的进液孔实现清洗液的供给输入,再通过位于容器底部或侧壁上的排液孔实现清洗后废液的排放。
以上超声清洗装置需要将整根加样针或者加样针的大部分浸泡到容器的清洗液中,加长了加样针的行程,这一过程不但费时和不便,而且也增加了加样针意外碰到容器带来的损坏风险。由于容器的底部和侧壁具有进液和排液的开孔,导致介质不连续,影响超声的传导。而且底部开口的大小有限,不利于排液和供液,而且清洗液容易从容器顶部漫 出。可见,现有技术中的超声清洗装置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且在生化发光等自动化仪器中使用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加样针的超声清洗机构。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涌泉式冲刷清洗,与超声清洗相结合,使加样针无需浸没到清洗液中,降低了加样针受损概率,而且具有方便清洗操作、提高清洗速度、简化设备结构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加样针的超声清洗机构,包括超声换能器和超声聚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聚焦体的顶部具有带有凹槽的端部,其中所述凹槽具有封闭的底面。
优选的是,所述凹槽的直径为3.2-5mm,凹槽的深度为5-10mm。
优选的是,所述端部的外径为6-10mm。
优选的是,所述超声聚焦体的顶部外围具有用于收集清洗液的集液装置,所述集液装置连通用于排放清洗液的清洗管。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超声聚焦体的顶部与所述集液装置二者之间的结合部位具有密封垫圈。并且,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清洗管的末端是连接头。
优选的是,所述超声清洗机构还包括顶块和固定螺钉,所述顶块用于在安装后将所述超声换能器顶住,所述固定螺钉用于固定所述顶块。
优选的是,所述超声聚焦体呈由下至上直径逐渐缩小的喇叭形形状。
优选的是,所述超声清洗机构包括加样针供液装置,用于供给清洗液至中空的加样针从而使清洗液以一定压力从加样针向所述凹槽喷出。
优选的是,所述超声清洗机构包括加样针的加载机构,用于携带所述加样针运动至使加样针位于所述凹槽上方并且加样针的前端到达所 述凹槽的上边缘以下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液压清洗和超声清洗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高强度的超声在清洗液中产生空化效应,作用于被清洗的加样针壁,达到高效快速清洗的效果;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凹槽结构,使从加样针喷出的清洗液以恒定的压力冲击凹槽的封闭底面,被反弹回来的清洗液形成涌泉,对加样针产生冲刷清洗的作用,从而在清洗过程中加样针不再需要全部或者绝大部分浸入清洗液中,能够保证加样针安全,使清洗操作方便快速,清洗效果得到改善,并且有助于简化设备结构,节约仪器空间。特殊的供液和排液方式,使凹槽呈现封闭状态,从而保持了超声聚焦体端部的完整性,更加有利于超声波传输聚集而形成空化效应,改善了清洗的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有凹槽的端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53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