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硅藻土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4358.6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6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郑祖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祖兰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80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藻土 污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硅藻土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的水质特征受到城市的性质、现有的排水系统、气温、水资源及其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存在废水的可生化性差,工业废水的初步处理也往往是采用生化的方法,所以经过处理后,留在废水中进入市政管网的有机质往往是难以生物降解的,含有大量工业废水的城市污水的可生化性变差,不利于生化处理;废水的成分复杂,废水中可能会引入一些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有害物质或引起活性污泥膨胀的物质,从而给污水厂的运行和管理带来不便;废水的水质、水量波动大。因此需要一种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高、能耗低、运行费用低的污水处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硅藻土污水处理系统,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硅藻土药剂可以循环利用,硅藻土总消耗量少,运行费用低,产生污泥带有硅藻土污泥易于脱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由依次连接的格栅池、曝气沉砂池、调节池、硅藻土澄清池、接触生物反应池、二沉池、消毒池及排放池组成;所述调节池底部设置有提升泵,通过管道与硅藻土澄清池的中心管连接,并在提升泵与中心管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管道混合器,管道混合器的进药口通过管道与硅藻土加药装置连接。
所述硅藻土澄清池底部设置有泥斗,泥斗底部通过管道与硅藻土分离装置连接。
所述接触生物反应池底部设置有水下射流曝气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硅藻土处理单元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十分稳定,不易受到温度、水质、水量变化等的影响,适宜含有较多有毒物质或冲击负荷较大的城市污水的处理。(2)该工艺技术先进,所需设备少,占地面积小,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管理方便,可实现自动化操作。(3)硅藻土药剂可以循环利用,硅藻土药剂的用量少,投加量为50ppm左右时即可达到70%左右的COD去除率。(4)硅藻土的脱水性能比一般的生物污泥和其它的化学污泥的要好,可用离心法或板框压虑机将其脱水至含水率为58%~60%左右的泥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名称为:1、格栅池,2、调节池,3、硅藻土澄清池,4、接触生物反应池,5、二沉池,6、污泥池,7、消毒池,8、排放池,9、提升泵,10、硅藻土分离装置,11、泥斗,12、组合填料,13、水下射流曝气机,14、回流泵,15、污泥泵,16、排污泵,17、管道混合器,18、明渠流量计,19、曝气沉砂池,20、硅藻土加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依次连接的格栅池(1)、曝气沉砂池(19)、调节池(2)、硅藻土澄清池(3)、接触生物反应池(4)、二沉池(5)、消毒池(7)及排放池(8)组成;所述调节池(2)底部设置有提升泵(9),通过管道与硅藻土澄清池(3)的中心管连接,并在提升泵(9)与中心管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管道混合器(17),管道混合器(17)的进药口通过管道与硅藻土加药装置(20)连接。
所述硅藻土澄清池(3)底部设置有泥斗(11),泥斗(11)底部通过管道与硅藻土分离装置(10)连接。
所述接触生物反应池(4)底部设置有水下射流曝气机(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祖兰,未经郑祖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43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泥干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包装材料生产污水的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