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骨折上肢的悬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3494.3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0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霞 |
主分类号: | A61F5/40 | 分类号: | A61F5/40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骨折 上肢 悬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是一种悬吊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骨折上肢的悬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人手臂骨折之后,通常的作法是复位固定之后,在外面打上石膏层或固定板进行固定,然后用绷带悬吊在颈部,这种固定方式虽是简单,但是固定效果差,绷容易缩在一起,对患臂不能起到均匀的支托作用,影响康复效果。申请号:CN203425095、申请日:2013-09-1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手臂吊带,身体作前倾、侧弯、后仰,都不会引起手臂滑落的危险,对于保护手臂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手臂吊带,可以适当的增加户外活动,促进手臂恢复正常。但也存在都有其适用的局限性:吊兜由于是软质的,没有一个支托体,悬吊时,由于手臂两侧吊兜的拉伸,会对患处产生压力,造成患处的不适,甚至影响患处的恢复,还会使前臂、手部会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产生麻木感。这种吊带在天气比较冷的时候使用,露出的手臂及手指会受凉,保暖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骨折上肢的悬吊装置,舒适度高,不会造成副伤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骨折上肢的悬吊装置,包括悬吊主体和悬吊带,所述悬吊主体包括主托板,所述主托板由底板、前侧板、后侧板构成,所述前侧板上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在靠近手指端延伸出端板,所述盖板与所述主托板之间形成内腔。
该技术方案采用具有一定支持硬度的主托板,结合顶面的盖板 ,一来为患肢提供一个稳定的内腔,避免软质吊带型托体对患肢造成挤压伤害;二来可以通过相对封闭的内腔,保证悬吊装置对内腔里患肢的保暖性。
作为优选,所述前侧板高于所述后侧板,所述盖板内表面呈内凹的弧形,所述盖板的一侧与所述前侧板铰接,另一侧与所述后侧板接触。
前侧板为远离人体的一侧,高的前侧板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为患肢抵挡外界突来的冲击力;后侧板为紧贴人体的一侧,仅需足够高度对患肢有一定的限位作用,不至于滑落出来,同时悬吊起来时悬吊带不会挤压到患肢。铰接的盖板可以随时打开,观查患肢情况,不需要时也可以拆卸下来。
作为优选,所述盖板内表面设有柔性缓冲垫,保护内腔里的患肢。
作为优选,所述盖体与所述缓冲垫之间铺设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连通控温器,天冷需要时可以在使用前加热装置,再通过装置自身的保暖性进行保暖。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表面内凹的弧呈形,所述主托板套设有与所述主托板适配的托板套。
设置托板套可以为患肢与主托板之间提供一个缓冲,以免具有一定硬度的主托板对患肢造成不适,同时也为主托板与患者身体接触处提供缓冲,提高装置使用的舒适度;托板套还可以定期拆下进行清洗,保证使用的卫生。
作为优选,所述托板套包括腔内套和腔外套,所述腔内套包括柔性表层和保温内层,提高保暖的效果。
作为优选,在所述柔性表层和所述保温内层之设有气囊,对不同粗细上肢的患者可以通过调节气囊的充气量来适应;同时底板上方的气囊还可以用来满足患肢不同高度的需要。
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为骨折上肢提供一个舒适、卫生、具有一定保暖效果的悬吊装置,使用方便,避免了现有绷带或吊带给患肢带来的副伤害,能加快患肢的愈合,该装置实用性强,能满足不同患者以及患肢不同抬高高度的需要。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骨折上肢的悬吊装置,包括悬吊主体和4根悬吊带6,悬吊主体包括主托板,主托板由底板11、前侧板12、后侧板13构成,底板11上表面内凹的弧呈形,患肢置于弧形凹槽内,更稳妥,主托板设有与其适配的托板套,托板套包括腔内套42和腔外套41,腔内套42包括柔性表层421和保温内层422,在柔性表层421和所述保温内层422之设有可调节的气囊5;前侧板12高于后侧板13,悬吊带6通过安装孔安装在前侧板12和后侧板13上,各两根,悬吊带6交叉系在患者肩上,减轻脖子和肩的受力。前侧板12上铰接有可拆卸的盖板14,盖板14内表面呈内凹的弧形,内表面设有柔性缓冲垫2,盖板14与柔性缓冲垫2之间设有电热丝,电热丝连通控温器和插头,为了安全,一般在使用之前加热;合上盖板14时,盖板14的另一侧与后侧板13接触,盖板14在靠近手指端延伸出端板141,盖板14与主托板之间形成内腔7,患肢置于内腔7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霞;,未经刘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34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