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液化天然气闪蒸气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3376.2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8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巫山;黄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重庆春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5/02 | 分类号: | F17C5/02;F17C1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唐开平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液化 天然气 闪蒸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化天然气闪蒸气回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液化天然气闪蒸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液化天然气(LNG)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逐渐被推广使用。但是储存在LNG罐内的低温液化天然气,受到环境温度的传热要发生气化,另外,LNG罐在充液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气态天然气,这些气态天然气称为闪蒸气。由于闪蒸气在LNG储存罐内形成较大的压强,为了避免闪蒸气给LNG储存罐带来危险,LNG储存罐上安装有排空阀以释放闪蒸气降低LNG储存罐内压力。这种对闪蒸气进行排空的方法一方面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给释放地点造成了安全隐患。
中国专利文献CN202561436U公开了一种“液化天然气加气站闪蒸气回收装置”, 它在液化天然气储罐与空温式汽化器中间的管线上顺序安装第一级截止阀、第一级放空阀、第一级气动阀,在空温式汽化器与气库中间的管线上顺序安装电加热器、第二级气动阀、压缩机、第三级气动阀、单向阀。当液化天然气罐压力较高时,第一级气动阀打开,闪蒸气依次经过空温式汽化器、电加热器、第二级气动阀进入压缩机进行加压,加压后的闪蒸气通过第三级气动阀和单向阀进入加气站的气库回收;当回收装置出现故障时,打开第一级截止阀和第一级放空阀对闪蒸气放空。该回收装置实现了LNG加气站的闪蒸气回收销售,但不能实现闪蒸气的液化回收储存,特别在LNG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用户没有相应的储气罐,这些闪蒸气无法储存,则只能采取排空措施,仍然存在天然气浪费和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节能型液化天然气闪蒸气回收装置,它能实现闪蒸气的液化回收储存,且能重复利用冷却介质的低温冷能,提高低温冷却介质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LNG储存罐和固定在LNG储存罐上的LNG截止阀,在LNG截止阀与排空阀之间的连接管上端设置闪蒸气引出管,闪蒸气引出管连接换热器,在换热器的出口设置LNG回流管,LNG回流管与LNG储存罐连通,在冷却液储罐上固定的冷却液截止阀出口接入低温液体泵,低温液体泵的出口连接换热器的第一级冷却介质流通管的入口,第一级冷却介质流通管的出口处装有第一级降温冷凝器,第一级降温冷凝器的液体导流管与冷却液储罐或者与低温液体泵入口处的冷却介质输送管连通,第一级降温冷凝器的气体导流管与换热器中的第二级冷却介质流通管的入口连接。
优选地,上述冷却液选用液氧或液氮。
由于LNG储存罐内的闪蒸气通过闪蒸气引出管进入换热器,从冷却液储罐放出的液氧或液氮由第一级冷却介质流通管入口进入换热器,闪蒸气在换热器内被液氧或液氮冷却,闪蒸气变为LNG,液态LNG通过LNG回流管流入LNG储存罐内,所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闪蒸气的液化回收储存,避免了天然气闪蒸气浪费,消除了安全隐患。
同时,在第一级冷却介质流通管的出口处装有第一级降温冷凝器,能实现低温氧气或氮气降温和液化,液化氧或氮通过液体导流管回收储存,降温的氧气或氮气通入第二级冷却介质流通管用于冷凝闪蒸气,这样重复利用了低温氧气或氮气的冷能,提高了低温氧气或氮气的利用率。
因为液氧或液氮的温度比液化天然气(LNG)的温度低,且液氧或液氮的生产成本比LNG的成本低,利用液氧或液氮的低温冷能来液化LNG储存罐的闪蒸气,完成了闪蒸气的低成本回收,且液氧或液氧气或氮气化后排放进入大气中,没有污染,实现了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超声速冷凝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LNG储存罐;11.LNG截止阀;2.排空阀;3.换热器;31. 第一级冷却介质流通管;32. 第二级冷却介质流通管;33.第三级冷却介质流通管;4.冷却液储罐;41.冷却液截止阀;8.低温液体泵;9.第一级降温冷凝器; 91.旋流器;92.收缩管;93.冷凝管;94.气液分离器;95.扩散器;10.第二级降温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重庆春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大学;重庆春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33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