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标示砖的机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2287.6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8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任超;任德风;胡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美佳玻璃钢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10 | 分类号: | B28B11/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付继德 |
地址: | 400021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示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压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标示砖的机压模具。
背景技术
标志砖,又叫标识块,警示块,警示砖,地砖。采用特种复合材料通过挤压而成。具有质轻高强,不易破碎,抗腐蚀,防老化,颜色采用国家标准着色,很好起到警示,标示作用。
传统的标示砖加工工艺大致为:注塑→压子→清理,在压字工序中,为了使得标示砖不被模具压破,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为,用顶杆顶住压字面背面的加强筋交叉处。
但是目前的标示砖结构只针对图案对称或分布均匀的情况,而对于一块砖上有多个非对称图案且图案分布严重不均匀的标示砖是无法压字的。
对于想压出有多个非对称图案且图案分布严重不均匀的标示砖,可以从三个方向解决:1、改变现有模具结构;2、改变现有标示砖结构;3、综合改变模具结构及相关的标示砖机构。现主要从改进对应的机压模具来解决目前的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压出多个非对称图案且图案分布严重不均匀的标示砖机压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标示砖的机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安装座,上模安装座开有安装槽和第一螺纹孔,所述的安装槽中安装有压字块,所述的压字块上开有第二螺纹孔,第一螺栓通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将压字块固定在安装槽中;下模由下模块和底座构成;
所述的下模块由左下模块、中下模块、右下模块构成,左下模块与右下模块为相互对称结构;
左下模块上有第一筋槽和第三螺纹孔、第四螺纹孔,以及顶杆;
中下模块上有第二筋槽和第五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中下模块可以更换。当中下模块更换成方块后,左下模块和右下模块上各放置一个待压工件,一次成型两个标示砖。
使用时,先将待压工件按照其形状特点(各加强筋装入对应的筋槽)扣合在下模块上,然后启动上模进行机压成型。
上述结构具体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细节,本实用新型最大的特点在于:传统的顶杆是设计在对应的工件的加强筋上或加强筋交叉处,以此来保证工件不被压破;
而本实用新型将顶杆改在加强筋两边,利用多个顶杆共同受力和工件加强筋部分受力的方式来防止工件被压破且可以在工件的两边上同时压出不同的图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压出有多个非对称图案且图案分布严重不均匀的标示砖,大大加大了标示砖的标示范围、丰富了标示砖的产品形态且能够一次压出两块标示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一种标示砖的机压模具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一种标示砖的机压模具具体实施方式的初始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一种标示砖的机压模具具体实施方式的下模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一种标示砖的机压模具具体实施方式的下模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一种标示砖的机压模具具体实施方式的上模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一种标示砖的机压模具具体实施方式的标示砖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一种标示砖的机压模具具体实施方式的下模改进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标示砖的机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安装座1,上模安装座1开有安装槽12和第一螺纹孔11,所述的安装槽12中安装有压字块2,压字块2上开有第二螺纹孔21,第二螺纹孔21为盲孔,第一螺栓6通过第一螺纹孔11和第二螺纹孔12将压字块2固定在安装槽12中;
下模由下模块3和底座4构成,所述的下模块3由左下模块33、中下模块32、右下模块31构成,左下模块33与右下模块31为相互对称结构;
左下模块33上有第一筋槽332,第一筋槽332用于机压时与第一加强筋8配合;左下模块33上还有第三螺纹孔331和第四螺纹孔333,以及四个顶杆7;
中下模块32上有第二筋槽322,使用时与第二加强筋9配合;中下模块32上还开有两个第五螺纹孔321;
底座4上开有与第三螺纹孔331、第四螺纹孔333、第五螺纹孔321相对应的螺纹孔,第二螺栓5通过各个对应的螺纹孔将下模块3固定在底座4上。
使用时,先将待压工件按照其形状特点(各加强筋装入对应的筋槽)扣合在下模块3上,然后启动上模进行机压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美佳玻璃钢器材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美佳玻璃钢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22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盐雾镀镍工艺
- 下一篇:一种医用钛合金表面改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