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医疗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9328.6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9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惠沅;林琳;石真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3/00 | 分类号: | A61G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倪小敏 |
地址: | 51030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以及机动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式医疗车。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因为地域、经济等因素而缺少综合性医院,当发生突发事件或者自然灾害等需要救助时,往往造成伤病人员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移动式医疗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车辆通常具有很强的地域适应性并且配备有常规的医疗器械和药品,能够为人们提供及时必要的医疗服务。
现有技术中,移动式医疗车通常配备有具有车轮的担架,医护人员通过担架将病人搬运至医疗车上,然后由医疗车将病人运送至医院,以进行及时治疗。然而,为方便到达医院后的搬运,在被搬运至医疗车上后,病人通常依然躺在担架上。在行驶过程中,医疗车由于路途奔波而左右晃动,无法保证病人在运送途中的稳定性,容易导致病人的二次受伤或者病情加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送更平稳,保护病人安全的移动式医疗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式医疗车,包括车架、车体平台和底盘,所述车体平台设于车架内,所述底盘设于车体平台下方,所述车体平台上设有担架导轨,所述担架导轨具有底部和以及位于底部两侧的两个翼部,其形状呈U形,两个翼部之间的间距与担架的宽度相匹配,担架从担架导轨的U形开口端进入并由担架导轨的底部和两个翼部限制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车体平台上设有担架导轨,担架由担架导轨的底部和两个翼部限制担架的移动,从而减少担架在行驶过程中的晃动,保证运送病人途中的稳定性,尽可能地避免病人的二次受伤或者病情加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车体平台在位于担架导轨的U形开口端处设有开口,位于开口下方的底盘设有固定卡锁,担架从担架导轨的U形开口端进入后,所述固定卡锁穿过开口并将担架锁定,从而避免担架自动从担架导轨内移出,进一步限制担架在运送过程中的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担架导轨由导管一体绕制而成,结构简单合理,生产成本低。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翼部位于U形开口端的一端彼此沿相反方向弯曲,以形成弯曲部。弯曲部能够为担架进入担架导轨提供导向作用,避免担架在进入时在U形开口端处被卡住,耽误救治时间。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车体平台的边缘设有斜坡,所述担架导轨的U形开口端朝向斜坡。医护人员能够将担架沿斜坡顺利推入担架导轨内,减少人工搬运担架的工作,进而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量,提高医疗救治的效率。
更优选地,所述斜坡的底部距地面的高度与担架在搬运时的高度相匹配,从而当担架被搬运至斜坡处时,医护人员能够直接将担架沿斜坡推入担架导轨内。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上设有雨帘,所述雨帘位于车体平台上方的部分采用透明PVC材料,所述雨帘位于车体平台下方的部分采用防雨布。雨帘展开后,车内部光亮通透,不遮挡视线,有助于舒缓运送途中病人的紧张情绪。
更优选地,所述雨帘上设有双面拉链,车内车外均能够操作拉链,使用方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式医疗车由高尔夫球车加装医疗设备和辅助医疗设施组成,能够对伤病员实施下列急救处置:包扎、固定、外伤止血和通气,输液、供氧,对伤病员的运输途中紧急救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车体平台上设有担架导轨,担架由担架导轨的底部和两个翼部限制担架的移动,从而减少担架在行驶过程中的晃动,保证运送病人途中的稳定性,尽可能地避免病人的二次受伤或者病情加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示意图,其局部为透视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后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雨帘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雨帘收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空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93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子传导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表面阴极保护涂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