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零序电流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8918.7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5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郭永占;吴仕哲;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杨宝兰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运行行业;特别是涉及一种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零序电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网小电阻接地系统运行至今,变压器中、低压侧的后备保护误动时有发生,而且很难查找事故原因。原因是低压出线的零序CT本身特性性能不稳定,导致出线保护未启动,而造成主变低压侧保护越级动作;但由于低压出线未报故障,因此,很难快速找到故障点,从而延误送电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准确反映故障电流点的零序电流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零序电流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安装在室内变电站开关柜的电缆出线接地端,包括传感器输入单元、输入放大整形电路、CPU控制单元、设置、显示单元和无线发射单元;所述传感器输入单元的电信号通过输入放大整形电路传送给CPU控制单元,设置、显示单元与所述CPU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CPU控制单元与所述无线发射单元连接。
所述CPU控制单元采用的型号是P87LPC762;发射电路单元采用的型号为MICRF10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发生接地故障时能准确反映故障电流点的位置,并正确提供故障信息,节省故障处理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零序电流检测装置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传感器、输入放大及整形电路的电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CPU单元的电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和显示电路的电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发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零序电流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安装在室内变电站开关柜的电缆出线接地端,包括传感器输入单元、输入放大整形电路、CPU控制单元、设置、显示单元和无线发射单元;所述CPU控制单元采用的型号是P87LPC762;发射电路单元采用的型号为MICRF102;所述传感器输入单元的电信号通过输入放大整形电路传送给CPU控制单元,设置、显示单元与所述CPU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CPU控制单元与所述无线发射单元连接。所述传感器输入单元的电信号通过输入放大整形电路传送给CPU控制单元,所述CPU控制单元通过设置单元设置的标准信号与传感器输入单元的检测信号比较后,所述CPU控制单元将比较结果通过所述无线发射单元传送给上位计算机。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CPU单元的电原理图;如图3所示,本部分电路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CPU处理器单元,CPU采用的型号是P87LPC762,该处理器低功耗、低价格、低引脚数(20针)2 KB的OTP的微处理器,复位电路和外接晶振组成,CPU处理器和存储器EEPROM 之间采用硬件I C 总线结构,P87LPC762系列单片机有内部复位功能。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设置、显示电路的电原理图;如图4 所示,本部分电路扩展使用了1片74HC164,设置有4个显示器,采用动态扫描的方式显示每个数码管,数码管的公共端都加上了三极管,目的是作扫描信号的电流放大,以驱动各数码管。采用矩阵设置电路,一共设置有8 个按键,4 根设置扫描线和显示器位选线复用,这样,只需要2 根设置回送线;显示器选用了共阴数码管,所以两设置回送线接低电平,选用51K 电阻作为下拉电阻,是为了减少按键对显示所产生的干扰;设置扫描线上的二极管,是为了防止多根扫描线上的键被同时按下时对显示产生的干扰。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发射电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MICRF102远距离无线数据发射芯片,可实现真正的数据输入,无线输出功能。它的所有调谐都可在IC中自动实现,因此消除了手动调谐的麻烦,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可优化设计是一种高可靠的无线数据发射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89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