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式贴膜软袋输液袋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8183.8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3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张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太平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05 | 分类号: | A61J1/05;A61J1/1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式贴膜软袋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医用输液,为医药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医药制造领域,将药剂灌装入药剂包装袋内,然后通过人体静脉滴注方法,输入人体,以达到给药,我们将这一类产品称之为软袋输液。
输液治疗疾病是现代医疗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将治疗过程中人体所需要的养份或药物直接通过静脉滴注输入的方式,完成对人体进行给药给营养,然后通过人体自身的血液循环,将药物或营养送到人体全身。
输液的包装方式由最初的玻璃瓶包装,改进到塑料瓶包装,再通过技术的改进,升级到了现在最优的袋式包装。
袋式包装为一次性使用,其安全性高,在输液过程中,不需引入外部空气增加压力,即可完成输液。
袋式输液包装其缺点为:
1、 因输液袋采用的是软袋式包装材料,其材料的质地软,在加工过程中,便可能出现加工出来的材料有微孔现象。
2、 因软袋式包装材料其质地软。所以在药液包装过程中,便可能损坏包装材料,至包装出现漏孔。
3、 包装输液在从工厂出厂,至医疗点使用的过程中,包括运输,搬动,都有可能对药剂包装损坏。
以上提到的对包装材料的损坏,如果是损坏较大,并且其已经灌入了药液,那么漏液就很明显,工厂的工人或医疗点的输液人员很容易就能发现其包装已经发生损坏。药液包装内会发现大面积的微生物生长团块。
但往往损坏可能会较小,如软袋包装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微孔,药液包装过程中产生的微孔,药液包装好后,其运输、搬动过程中产生的微孔。这些微孔的特点是:微孔非常细小,肉眼不容易发现;药液在短时间内不会外渗,或者外渗的过程中,产生了挥发,肉眼无法发现。
微孔的危害在于,微孔将输液袋内与袋外形成了一个通道,空气中的细菌可以通过这个通道进入到袋内,这对袋内的药液进行了破坏。
如果输液袋内进入细菌的输液输入到了人体内,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
再则,现有的输液包装的加药输液口设置有一易折盖体,易折盖体与加药输液口焊接为一体,使用时,直接折断易折盖体,便可露出加药口,进行加药输液,而不需要再次进行消毒。但是易折盖的加工成本高,浪费原材料,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式贴膜软袋输液袋,包括保护袋8及药剂包装袋7,药剂包装袋7置入保护袋8内,药剂包装袋内灌装输液药剂,药剂包装袋上设置有加药输液口5。保护袋与药剂包装袋之间是真空结构;保护袋内表面与药剂包装袋的外表面紧密贴合。
药剂包装袋上端为加药输液口5,用以在输液过程中插入输液针管进行输液或加药,加药输液口5包括焊合端与输液端,焊合端用于与药剂包装袋焊合,其焊合面宽度为1-1.5cm,焊合端内部为药液口,外部为焊合面,焊合面横向设置有凹槽和凸台6,以形成密封;保护袋的袋口设置有真空抽取口2,用以抽取真空。
焊合端为扁口,两侧尖突,形成尖角,内部圆孔为药液口。
加药输液口5端面设置有覆盖贴膜4,将加药输液口表面进行覆盖;加药输液口边缘倒圆角,整体为球形;覆盖贴膜4为向内凹的罩体,与加药输液口对应。
保护袋四周有热溶封边条3;其封边条3的宽度为3-5mm,真空抽取口2处设置有撕袋缺口1。所述的保护袋8为透明非PVC袋。所述的药剂包装袋7为非PVC袋。
有益效果:
保护袋与药剂包装袋之间是真空结构;保护袋内表面与药剂包装袋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如果发生药剂包装袋有微孔,会在保护袋与药剂包装袋之间的贴合处形成水迹。用肉眼可以观测到。
加药输液口与药剂包装袋的焊合面宽度为1-1.5cm,焊合面横向设置有凹槽和凸台,保证了其焊合的稳固。由于采用了凹槽和凸台结构的焊合面,在焊合后,相当于形成了多级密封,保证了密封性。
加药输液口上设置有覆盖贴膜4,在保护药剂加入到药剂包装袋后不外漏,同时密封盖体揭掉后便可立加药及输液操作,无须消毒。覆盖贴膜4加工制作成本低,材料成本低。
真空抽取口处设置有撕袋缺口,方便使用。
所述的保护袋为透明PVC袋,其材质好,抽取真空后能长时间保持袋内的真空压力。同时透明的袋体方便观测袋内的状况。
保护袋的真空抽取口与药剂包装袋的加药输液口为同一端,方便撒开保护袋后直接揭掉覆盖贴膜4。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加药输液口局部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太平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太平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81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