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水沟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7598.3 | 申请日: | 2014-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4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郑鸿鸣;郑壮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六通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0 | 分类号: | E03F5/00;E03F5/06;E03F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 沟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沟渠,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堵的排水沟渠。
背景技术
排水沟渠是铺设在路面、街道、停车场、人行道、以及屋顶,根据住宅小区不同而设计的一种排水系统。其特点是重量轻,不生锈,耐腐蚀,抗压好。
目前,市场上的一种排水沟渠,它包括漏水盖板、排水槽,漏水盖板上设有漏水孔,当地方上有积水时,积水就会通过漏水孔往下漏,通过排水槽及时排出。这种排水沟渠虽然起到排水的作用,但当路面上的一些杂物,如树叶、石子等落入排水沟渠内,很难排出,且时间久了杂物会越积越多,从而堵住排水沟渠,使排水沟渠的排水效果大幅度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堵的排水沟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水沟渠,包括漏水盖板、排水槽,所述漏水盖板固定在排水槽上部,所述漏水盖板表面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盖板下方设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与漏水盖板相固定,所述储水槽底部设有出水孔,所述储水槽内部设有虹吸管,所述虹吸管设有进水端、弯折段、出水端,所述的虹吸管进水端低于弯折段,所述虹吸管进水端高于出水端,所述虹吸管的出水端大小与储水槽底部的出水孔相对应,所述虹吸管的出水端固定在出水孔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面上有积水时,一部分积水会通过漏水孔往下漏,储存在储水槽里,当储水槽的水位高于虹吸管的弯折段时,由于储水槽外大气压的作用,虹吸管就会产生虹吸现象,再由于水的重力作用,储水槽内的水就会源源不断地往出水端排出,直到储水槽内的水位高度低于虹吸管的进水端。通过储水槽内水的排出,可以冲掉排水槽底部的一些杂物,起到防堵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虹吸管的弯折段靠近储水槽的顶部,所述虹吸管的进水端靠近储水槽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水槽的一次排水的量达到了最大化,从而增大了水流的冲击力,使得杂物被冲洗的比较彻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底部的形状设为圆弧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槽底部设为圆弧形状,当储水槽的水往下放的时候,能很容易地冲走一些杂物,防堵效果会更加明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槽上方的漏水孔孔径大于漏水盖板其他部位的漏水孔孔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路面上有积水的时候,由于储水槽上方的漏水孔孔径较大,所以大部分积水会漏在储水槽内,使得储水槽的水位上升的快些,这样能缩短排水的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沟渠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沟渠实施例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1、漏水盖板;2、排水槽;3、漏水孔;4、储水槽;5、虹吸管;6、虹吸管的进水端;7、虹吸管的出水端;8、排水槽底部;9、出水孔;10、虹吸管的弯折段。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排水沟渠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排水沟渠,包括漏水盖板1、排水槽2,漏水盖板1表面设有漏水孔3,漏水盖板1下方设有储水槽4,储水槽4与漏水盖板1相固定,储水槽4底部设有出水孔9,储水槽4内部设有虹吸管5,虹吸管5设有进水端6、弯折段10、出水端7,所述的虹吸管的进水端6低于弯折段10,所述虹吸管的进水端6高于出水端7,所述虹吸管的出水端7大小与储水槽4底部的出水孔9相对应,所述虹吸管的出水端7固定在出水孔9上。当路面上有积水时,积水可以通过漏水盖板1往下漏,当储水槽4的液位高度高于虹吸管的弯折段10时,由于大气压的作用,虹吸管5产生虹吸现象,再由于水的重力作用,积水会源源不断地从虹吸管的出水端7排出,直到储水槽4液位高度小于虹吸管的进水端6,所以排水槽2内所堆积的杂物会被冲走,实现了防堵的效果。
虹吸管的弯折段10靠近储水槽4的顶部,虹吸管的进水端6靠近储水槽4的底部,这样子可以实现一次性排水量的最大化,利于杂物冲洗彻底。
排水槽2底部的形状设为圆弧形状,利于杂物的冲走,使防堵的效果更加明显。
储水槽4上方的漏水孔3孔径大于漏水盖板1其他部位的漏水孔3孔径,积水漏进储水槽4的量相对比较多,有利于储水槽4较快储水,利于杂物的及时清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六通塑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六通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75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阻燃铝箔复合气泡膜
- 下一篇:核医学诊断装置及医用数据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