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塑模鞋垫及鞋面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6969.6 | 申请日: | 2014-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1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红伟 |
主分类号: | A43B17/16 | 分类号: | A43B17/16;A43B17/00;A43B2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45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鞋垫 鞋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垫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一体式塑模鞋垫及鞋面。
背景技术:
现有的鞋垫一般由前掌部、足弓部和后跟部三个部分组成,按照功能的不同,一般分为增高鞋垫、减震鞋垫、保健鞋垫等,各种不同功能结构的鞋垫其制造的材料不同,但是其都具备有前掌部、足弓部和后跟部三个部分。不同材质的鞋垫采用不同的方式制作,如:硅胶鞋垫、乳胶鞋垫等一般采用注塑成型,布料鞋垫一般采用缝纫成型。现在技术中的鞋垫,为了提高其穿着舒适度,采用弹性较好的软胶制作而成,鞋垫的制作也采用常用的热注塑成型,但是在注塑过程中,会有胶油渗出,使得鞋垫表面不够光洁。平整,影响了鞋垫的质量。另外,采用布料缝纫成型的鞋垫,由于是采用缝纫而成的,除了需要对鞋垫的周围进行包边,还需在鞋垫的中间位置进行缝纫,以确保作为材质的布料平滑不走位,但是在缝纫线易使穿着者脚部感到不适,并且布料制成的鞋垫,其舒适度欠佳。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鞋垫,只有前掌部、足弓部和后跟部三个部分,鞋垫也是直接放置于鞋底上的,在穿着时,很容易由于穿着时间长或者走路姿势不正确,使得鞋垫变形,令使用者走路时感到不适。并且在热天时,由于天气较热,脚部出汗,使用者常常动动脚趾以想达到散热排汗的目的,在动的过程中,也容易使鞋垫变形。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体式塑模鞋垫及鞋面,该鞋垫和鞋面采用至少3层不同弹性系数的基材层一体热压成型,保证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式塑模鞋垫及鞋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体式塑模鞋垫及鞋面,所述的鞋垫以及鞋面设置于鞋子内并采用超声波缝合,鞋垫紧贴鞋大底,鞋面紧贴鞋大面;所述的鞋垫和鞋面分别由至少三种不同弹性系数的基材层一体热压成型;所述的鞋垫包括:前掌部、足弓部、后跟部以及后跟杯,前掌部、足弓部、后跟部和后跟杯一体成型,后跟杯包裹人体的脚踝。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后跟杯沿后跟部向上延伸形成,后跟杯具有适合人体脚踝的弧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鞋垫两侧从足弓部向上延伸形成一由足弓部向后跟杯过渡的鞋墙,该鞋墙连接鞋垫的足弓部、后跟部以及后跟杯。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鞋面对应于鞋子的鞋帮处开设有鞋带口,该鞋带口包括:左右方向开设的水平开口以及贯穿水平槽的一纵向开口,令该鞋带口“丰”字型设置。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鞋面前方对应人体脚趾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从鞋面上表面向下凹的凹槽,所述的凹槽设置有四条,两凹槽间形成凸起,令鞋面上形成有对应人体脚趾的趾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鞋垫与鞋面连接,鞋垫与鞋面之间形成一供人体足部伸入的开口。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鞋垫与鞋面之间上胶连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鞋垫与鞋面之间无缝连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鞋垫由三层基材层一体热压成型。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鞋面由三层基材层一体热压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鞋垫和鞋面分别由至少三种不同弹性系数的基材层按照人体工程学塑模一体热压成型,使其具有高是舒适度。
2、本实用新型中鞋垫后跟部连接有一后跟杯,该后跟杯与后跟部一起成型,能够更好的保护脚踝,并且在穿着时更具舒适感。
3、本实用新型整体采用平滑的超声波缝合,外观更加平顺优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鞋垫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鞋面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鞋垫与鞋面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鞋垫 11 前掌部 12 足弓部
13 后跟部 14 后跟杯 15 鞋墙
2 鞋面 21 鞋带口 211 水平开口
212 纵向开口 22 凹槽 23 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红伟,未经张红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69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余温淬火复合冲切模设备
- 下一篇:滑槽式正火冷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