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L”形建筑结构火灾实验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6905.6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0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夏云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结构 火灾 实验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实验平台,特别是涉及一种双“L”形建筑结构火灾实验平台。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对火灾条件下建筑结构的承载性能的研究突飞猛进,相关的研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就目前我国相关研究加热条件下建筑结构的承载特性的实验研究平台来说,都是一些小型的实验炉,且立式炉和水平炉是分开单独建设的。因此,由于其内部结构的净尺寸过小,只能从事全尺寸的单个构件或者是缩小比例尺度的框架结构的研究。而实际建筑结构基本都是由整体框架体系结构,一般的尺寸为6米长,3米宽,2.8米高,当前所采用的实验平台根本放不下,只能是采用缩小比例的方法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由于采用缩小比例后,研究结论虽然基本能够反映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或趋势,但在同样的数据采集条件和方法下不能反映实际建筑结构在同样条件下的真值,导致实验结论与全尺度的整体框架的实验研究结果产生很大的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L”形建筑结构火灾实验平台,把水平炉和立式炉二者合二为一,满足相关建筑和相关条件下全尺寸实验的要求。
2.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L”形建筑结构火灾实验平台,包括卧式炉、燃烧器孔、摄像孔、防火门、反力架、反力梁、防火卷帘、立式炉、水平加载反力梁、烟道、引风机,所述的卧式炉前后面开设有燃烧器孔和摄像孔,右侧前端开设有防火门,右侧后端开设有防火卷帘;反力架与卧式炉和立式炉外侧连接;反力梁两端与反力架上部连接;立式炉前后面设置有燃烧器孔,右侧面设置有摄像孔和水平加载反力梁;烟道两端口分别与卧式炉和立式炉底端连接;引风机设置于烟道一处拐角。
所述的卧式炉内部净尺寸长为3~4米,宽为6~7米,高为3~4米,卧式炉与立式炉连接处开设有防火卷帘,形成双“L”形。
所述的防火门和防火卷帘为A级的防火材料。
所述的反力梁垂直加载的载荷为0~1000kN。
所述的立式炉内部净尺寸长为3~4米,宽为3~4米,高为6~7米。
所述的水平加载反力梁加载的载荷为0~500kN。
30.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造合理;
(2)增加了实验平台内部空间尺度,把水平炉和立式炉二者合二为一,节约材料;
(3)相通的部分采用防火卷帘进行分隔,扩大其内部的可使用空间;
(4)满足了相关建筑和相关条件下全尺寸实验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卧式炉;2-燃烧器孔;3-摄像孔;4-防火门;5-反力架;6-反力梁;8-立式炉;9-水平加载反力梁;10-烟道;11-引风机。
图2为卧式炉结构示意图
其中1-卧式炉;2-燃烧器孔;3-摄像孔;4-防火门;5-反力架;6-反力梁;7-防火卷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双“L”形建筑结构火灾实验平台,包括卧式炉1、燃烧器孔2、摄像孔3、防火门4、反力架5、反力梁6、防火卷帘7、立式炉8、水平加载反力梁9、烟道10、引风机11,所述的卧式炉1前后面开设有燃烧器孔2和摄像孔3,右侧前端开设有防火门4,右侧后端开设有防火卷帘7;反力架5与卧式炉1和立式炉8外侧连接;反力梁6两端与反力架5上部连接;立式炉8前后面设置有燃烧器孔2,右侧面设置有摄像孔3和水平加载反力梁9;烟道10两端口分别与卧式炉1和立式炉8底端连接;引风机11设置于烟道10一处拐角。
所述的卧式炉1内部净尺寸长为3~4米,宽为6~7米,高为3~4米,卧式炉1与立式炉8连接处开设有防火卷帘7,形成双“L”形。
所述的防火门4和防火卷帘7为A级的防火材料。
所述的反力梁6垂直加载的载荷为0~1000kN。
所述的立式炉8内部净尺寸长为3~4米,宽为3~4米,高为6~7米。
所述的水平加载反力梁9加载的载荷为0~500k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69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淋雨模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合反应灌装封口模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