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英焙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6820.8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8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韩俊文;金洪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俊文;金洪根 |
主分类号: | F27B13/00 | 分类号: | F27B13/00;F27B13/06;F27B1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231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英 焙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焙烧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石英焙烧炉。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各种烧结炉,它存在着维修频繁,升温慢,耗热大,操作不安全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升温快,耗热少,实用稳定,安全可靠的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有中心轴,以中心轴为中心设有固定环形炉膛,下设以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圆环形炉台。
所述的圆环形炉膛,利用金属焊接成圆环形,利用上下面的固定架与中心轴连接后,与多根立柱连接件进行连接,成半悬空炉膛。炉膛的两侧壁与上壁是经过表面特殊处理的耐高温轻质硅酸钙保温板组成,外加用硅酸铝棉做第二层保温,这样除了保温效果好以外,和其他炉子比起来,它的蓄热少,减少了预热时间,升温快,有利于使用低谷电生产,降低焙烧成本。炉膛以上部分设有发热体,是多组电阻丝排布,提高对石料均匀的辐射热量。每一组发热体用K型温度传感器控温,提供所需的温度;炉膛两侧壁设有挡料板,其他焙烧设备出现故障率最多的就是炉膛与炉台之间运转时出现夹料的问题,而挡料板则克服了上述问题。挡料板与炉壁成45度角放置,遮住了炉膛与炉台之间的间隙,挡料板下部与炉台面板的距离小于炉膛与炉台的间隙,不会出现夹料问题。炉膛保温层外用金属板做保护,并装接线盒引出发热体线和温控线。
上述技术方案中,旋转的环形炉台,利用金属材料焊接成圆环形台面,以中心轴为中心,用连接杆进行连接,底部设圆环形轨道,台面铺设一定厚度的耐承重的保温板,然后再铺设石英板做面板。
上述圆环形炉台的旋转,有多个支撑座设在立柱连接件上,上有行走轮托着炉台底部的圆环形轨道,用减速电机做动力输出,输出轴与行走轮的轴之间进行连接转动,由于行走轮转动,使圆环形炉台以中心轴为中心旋转,这样可以用小功率电机带动,不需要昂贵的车轮装置,可以减少制造成本,减少故障率。
本实用新型是炉膛与炉台可分离,是这样实现分离的:在立柱连接件上的支撑座是活动的,支撑座向外转开,使旋转炉台可向下分离,出现故障不需大拆机器,减少了维修成本。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运行无震动,无摩擦,故障率少,炉膛与炉台可以分离,维修方便。
2,结构简单,耗热少,可利用低谷电运行,降低焙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并运行图;
图3是图1的部分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环形炉膛与旋转炉台分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炉膛11是以中心轴7为中心的圆环形炉膛。由中心轴7和固定架2,8连接,又和多根立柱连接件12,10支撑连接,连接成半悬空的环形炉体。炉膛11的两侧壁与上壁19是经过表面处理的耐高温轻质硅酸钙保温板,它具有防氧化功能,使焙烧物减少污染,炉膛两侧壁设有挡料板6,它的作用是防止炉膛与炉台之间出现夹料的大故障。挡料板6与炉台面板3的距离小于炉膛和炉台之间的间隙,大块石料通不过,能过去的小块石料从两侧间隙落到炉子外面,不会出现夹料的问题。炉膛上部设有多组发热体5,并分布一圈,发热体为耐高温合金,发热电阻丝用瓷管保护安装,电阻丝连接方式为星型接法,炉膛外侧设有多组控温探头1,是k型温度温度传感器,有利于控制各部温区,达到有效供热。炉膛外两侧设有接线盒22,固定发热体5的引出线与温控探头1的引出线。另外炉膛一侧上方设有进料口16,外侧面设有出料口17和推料板20。
上述技术方案中,旋转的圆环形炉台13下设有行走轮14与电机18连接,行走轮14上设轨道15,旋转炉台13通过连接杆9连接旋转中心轴7。炉台上铺设一定厚度的可承重的保温材料(硅酸钙板),再在上面水平铺设石英板做面板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是,环形炉膛与环形炉台可以向下分离,如图4所述,设在立柱连接件12的支撑座21是活动的,利用合叶轴向外转开,使环形炉台通过中心轴7滑动向下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运行,从图2可以看出,利用皮带输送石料进入进料口16,通过炉膛11旋转一周,推料板20振动推料,从出料口17出料,完成焙烧,可以连续不停地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俊文;金洪根,未经韩俊文;金洪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68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控制面板
- 下一篇:一种基于手动和无线双控的开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