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可抽吸式中药灌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6611.3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5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芝;谢艳;李小玲;侯桂红;张金玲;闫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8 | 代理人: | 智宏亮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抽吸 中药 灌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一次性可抽吸式中药灌洗装置,适于治疗感染性骨不连、骨髓炎的中药熏洗。
背景技术
中药熏洗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骨髓炎一种常用的外治方法,是利用中药煎汤,趁热熏蒸,淋洗或浸浴患处,起到清热解毒、去腐生肌,促使伤口愈合的功能,对表浅的创面效果显著,是一种很好的外治方法,但常规的中药熏蒸只能使药液作用于创口及窦道的表面,不能达到创面的深层及窦道的深部。另外窦道口比较小,渗出液、脓液及流入的中药药液易残留在窦道深部,不易彻底清除,无法使创口的深层和窦道内处于洁净状态,致使炎性物质反复刺激,造成创面长期难以愈合。因此对于较深的创面及骨髓炎的窦道往往治疗效果不佳。目前临床上对此类病常采用中药熏洗桶熏洗,或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中药药液反复往窦道内冲洗,然后回吸的治疗方法,此方法不仅操作繁琐,且药熏洗时药液不易到达伤口深处及窦道内,废液及伤口内的渗出液、脓液不易吸出,易导致二重感染或加重感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一次性可抽吸式中药灌洗装置,使用该装置,可使中药熏洗药液到达创面深部,充分将较深创面及窦道冲洗干净,并将残留的渗出液、脓液吸出,达到促进伤口愈合,避免伤口黏膜的二次损伤及感染,减轻患者痛苦、操作简便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次性可抽吸式中药灌洗装置,包括中药袋、冲洗管、调速旋钮、回吸管和储液囊,所述中药袋与冲洗管的上端连接,冲洗管的下端是冲洗头,位于冲洗头上面的冲洗管部分具有多个冲洗口,在所述冲洗管上连接有调速旋钮,在调速旋钮下部的的冲洗管上连接有回吸管,该回吸管与储液囊连通,在回吸管上连接有一回吸管旋钮,在储液囊上设有与真空机连接的真空连接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中药袋的上部设有药袋挂钩。
本实用新型所述冲洗头的下端面是光滑的钝型收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冲洗头长1.5cm。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中药熏洗桶、注射器冲洗操作繁琐,药熏药液不易到达伤口深处及窦道内,废液及伤口内的渗出液、脓液不易吸出,易导致二重感染或加重感染的问题,使用该装置,可使中药熏洗药液到达创面深部,充分将较深创面及窦道冲洗干净,并将残留的渗出液、脓液吸出,避免伤口黏膜的二次损伤及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由于冲洗头的最下端面是光滑的钝型收口结构,因此与人体接触没有尖端,在冲洗时不损伤冲洗部位。多个冲洗口保证冲洗液流出的顺畅和足量,同时也便于抽吸渗出液、脓液及冲洗废液时更加快速。与冲洗管连接的回吸管位于冲洗口上部,缩短了渗出液、脓液及冲洗废液抽吸回流的路径距离,回吸管上设置的回吸管旋钮,打开时整个回吸管是通畅的,确保渗出液、脓液及冲洗废液在外部真空装置的抽吸下流进储液囊,旋钮关闭时,保证了在中药液冲洗时,药液不会从回吸管流出。储液囊其靠上的侧面与回吸管在同一平面,整个储液囊均在回吸管的下方,保证回吸的液体在足够的体积内不会顺回吸管倒流。整个设计具有设计简单合理、操作简便、易于制作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药袋挂钩,2、中药袋,3、冲洗管,4、调速旋钮,5、冲洗头,6、冲洗口,7、回吸管,8、回吸管旋钮,9、储液囊。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未经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66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