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独立收放线系统的混合走丝线切割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6542.6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0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万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时格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万江华 |
主分类号: | B23H7/02 | 分类号: | B23H7/02;B23H7/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07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独立 放线 系统 混合 丝线 切割 机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切割机床,特别是一种基于独立收放线系统的混合走丝线切割机床。
背景技术
目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基本分类为两类:即往复走丝线切割机床(俗称快、中走丝线切割机床)和单向走丝线切割机床(俗称慢走丝线切割机床)。往复走丝线切割机床采用一个储运丝筒,通过运丝电机的正反转、运丝丝杆的往复移动来达成工具电极(即钼丝)的线性往复运动,同时通过数控系统控制X、Y轴托板的轨迹运动,达成切割工件的目的。往复走丝线切割机床因为储运丝筒长度和运丝结构限制,最大的储丝能力在500米以内且运丝速度较快,因此在切割加工过程中工具电极(钼丝)会频繁往复换向,从而在切割工件上造成非常明显的不规则换向痕,进而影响切割精度和表面光洁,这是到目前为止往复走丝线切割机床无解的技术难题。单向走丝线切割机床采用大容量的储丝机构、使用铜丝作为工具电极,通过一次单向走丝来达成工具电极的线性运动,同时通过数控系统控制X、Y轴托板的轨迹运动,达成切割工具的目的。这类单向走丝线切割机床克服了往复走丝线切割机床的往复换向难题,可以获得很高的切割精度和表面光洁度,但是因为工具电极(铜丝)使用一次后丢弃而无法往复循环使用,因此加工成本10倍于往复走丝线切割机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独立收放线系统的混合走丝线切割机床,其兼具了往复走丝线切割机床的经济性和单向走丝线切割机床的高精度与表面光洁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独立收放线系统的混合走丝线切割机床,包括机床主体、上线架和下线架,所述机床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带动电极丝运行的第一收放丝轮和第二收放丝轮,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收放丝轮和第二收放丝轮转动的第一收放丝电机和第二收放丝电机,与所述一收放丝轮和第二收放丝轮分别对应的第一排丝机构和第二排丝机构,以及用于引导电极丝运行路径的导丝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导丝机构包括当所述电极丝由所述第一收放丝轮向所述第二收放丝轮运行时沿着该电极丝运行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传动导轮、第二传动导轮、第三传动导轮、第四传动导轮、第五传动导轮、第六传动导轮、第七传动导轮和第八传动导轮,其中第四传动导轮安装在所述上线架上,第五传动导轮安装在所述下线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收放丝电机和第二收放丝电机均与一数控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导轮或第二传动导轮或第三传动导轮或第四传动导轮或第五传动导轮或第六传动导轮或第七传动导轮或第八传动导轮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电极丝运行速度的速度传感器,且该速度传感器也与所述数控系统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机床主体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传动导轮和第三传动导轮之间的第一张紧导轮、位于所述第六传动导轮和第七传动导轮之间的第二张紧导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张紧导轮或第二张紧导轮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电极丝张力的张力传感器,且该张力传感器也与所述数控系统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排丝机构包括第一排丝导轮以及用于驱动该第一排丝导轮运动的第一排丝电机,其中第一排丝导轮布置在所述第一收放丝轮和所述导丝机构之间;所述第二排丝机构包括第二排丝导轮以及用于驱动该第二排丝导轮运动的第二排丝电机,其中第二排丝导轮布置在第二收放丝轮和所述导丝机构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收放丝电机、第二收放丝电机、第一排丝电机和第二排丝电机均与一数控系统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机床主体由床身和立柱构成,所述工作台设置在所述床身上。
所述电极丝可以采用钼丝,也可以采用铜丝。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这种线切割机床采用了独立的收放线系统和大容量储丝机构,可以使用铜丝也可以使用钼丝作为工具电极,可以往复走丝也可以单向走丝来实现对工件的切割,从而兼具了往复走丝线切割机床的经济性和单向走丝线切割机床的高精度与表面光洁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混合走丝线切割机床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时格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万江华,未经苏州宝时格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万江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65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