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6105.4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4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邹德清;吴荣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径筒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基础工程,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
背景技术
筒桩由于节省材料,施工快等特点,在土木基础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申请号为03128977.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夹具的混凝土筒桩的成孔器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的成孔器包括有施压装置、内护壁套管、侧面设有灌注口的外护壁套管,所述的内、外护壁套管下端套有筒靴,还包括有双钢管桩夹具,所述的双钢管桩夹具包括有夹头横梁,夹头活动连接在所述横梁下方,所述夹头包括有固定夹板和可更换的动夹板,所述动夹板与固定夹板活动连接,液压油缸与所述的动夹板固定连接,还包括有与所述夹头配合的楔块,所述楔块嵌于内、外护壁套管形成的筒孔内。一种应用上述装置的施工方法,主要是先打孔,再放置钢筋笼,后灌注混凝土。又例如申请号为200810304721.6的中国专利:涉及一种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齿形筒桩、成桩装置及成桩工法,其利用专用机械设备在地基中形成大直径齿形筒孔,然后在筒孔中配置钢筋笼并就地灌注混凝土而成型的薄壁齿形筒桩。不配置钢筋笼的称为大直径现浇素混凝土薄壁齿形筒桩,简称素混凝土齿形筒桩。但是这些筒桩在施工中普遍存在拔桩时,桩体内混凝土缺失的问题,由于内外桩筒钢板的空间,打桩时内筒的涌土等造成的土密度降低等原因,在拔桩时往往需要补充总量5%-20%的混凝土,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就是说,边拔桩边补充混凝土,内外桩筒升高5米左右还在补充混凝土。其次是这些筒桩,桩体上下截面相同,承载力单一的问题,不符合基础桩基的承载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筒桩桩体上下截面相同,承载力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变径的筒桩,使得筒桩的承载力自下而上逐步提高,更符合基础工程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变径筒桩结构,包括内桩筒、外桩筒、桩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桩筒为上大下小的筒体结构。使用这种外桩筒,在拔桩时,筒体内的混凝土为漏斗状填充,保证了混凝土的密度,同时避免了拔桩时出现的空中补充混凝土的问题,简化了施工工艺过程。
优选的,所述的外桩筒为锥状筒体结构。这种外桩筒可能产生甘蔗状的桩体结构。锥状筒体比传统的柱状筒体,增加5%-20%的混凝土容量。
优选的,所述的外桩筒为上部锥状筒体下接柱状筒体结构。这种外桩筒可能避免产生甘蔗状的桩体结构。锥状筒体比传统的柱状筒体,增加5%-20%的混凝土容量。
优选的,所述的外桩筒为锥状筒体和柱状筒体的多节组合结构。这种外桩筒由于上下两端均为柱状筒体,结构更为合理,更便于施工。这种组合筒体比传统的柱状筒体,增加5%-20%的混凝土容量。
应用上述筒桩桩筒结构的一种施工方法,利用专用机械设备在地基中打入带有桩靴的内外桩筒,往桩体内注入混凝土,在拔桩过程中,外桩筒与地基产生间隙时,往缝隙里回填砂土,直至桩筒全部拔出。这样就避免了在拔桩时,需要使用水泥泵车高空添加混凝土的问题,降低了施工成本。这里所述的回填砂土,最好是回填砂子,由于砂子的流动性较好,更有利缝隙填充,同时筒体内的混凝土便于往缝隙内渗透,增加了筒桩与土壤的结合度,进而提高了筒桩的承载力。
应用上述筒桩桩筒结构的另一种施工方法,利用专用机械设备在地基中打入带有桩靴的内外桩筒,往桩体内注入混凝土,在拔桩过程中,继续往桩体内充填混凝土总量的5%-20%的混凝土,直至桩筒全部拔出,形成上粗下细变径的筒桩。由于桩筒在打入地基时,形成了上大下小的空间,在拔桩时继续往桩体内充填混凝土,这样混凝土的压强就会大于筒体外地基土质的压强,因此混凝土就会充填桩筒拔出产生的空间,这样就形成了上粗下细变径的筒桩,其承载力自下而上逐步加强,更符合基础承载桩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的桩筒拔到一定的高度时,在外桩筒与地基的空腔内放入钢筋笼并拼接,再继续拔桩直至桩筒全部拔出。这种变径的筒桩上部的外围具有钢筋笼,其承载能力更高。
优选的,所述变径的筒桩由空心的圆柱体和空心的圆台体组合而成。
由于采取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筒桩桩筒的结构使得筒桩施工时避免了高空添加混凝土的方法,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提供了一种变径筒桩的施工方法,这样就形成了上粗下细变径的筒桩,其承载力自下而上逐步加强,更符合基础承载桩的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传统筒桩注入混凝土的示意图;
附图2为传统筒桩成桩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施工方法注入水泥的示意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61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紧急解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隔离开关静触头维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