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化纤丝卷绕前的湿度检测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2393.6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0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罗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静 |
主分类号: | B65H71/00 | 分类号: | B65H71/00;B65H6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0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纤 卷绕 湿度 检测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纤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化纤丝卷绕前的湿度检测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化纤生产企业内,在化纤丝卷绕前无任何关于化纤丝的湿度的检测和调节,往往导致卷绕完成的化纤丝的湿度不一,部分甚至无法达到所需的要求。在南方地区的生产企业内,由于环境中的湿度相对较大,从而导致化纤丝的湿度相对偏高,卷绕后长时间的储存或运输,会影响化纤丝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的对化纤丝的湿度进行检测,并进行调节的化纤丝卷绕前的湿度检测调节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化纤丝卷绕前的湿度检测调节装置,化纤丝在卷绕装置与导丝装置之间成一条直线,它设置在卷绕装置前的化纤丝上,它包括一号湿度检测器,所述一号湿度检测器的检测端对准并接近化纤丝,一号湿度检测器对化纤丝的湿度进行实时检测监控,在一号湿度检测器相对于靠近卷绕装置一端设有两个调节管,调节管的一端封闭,在调节管的直径方向设有通孔,且两个调节管上的通孔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的化纤丝通过通孔依次穿过两个调节管,在其中一个调节管的封闭端设有一号干燥空气入管,在另一个调节管的封闭端设有一号潮湿空气入管。该技术方案,通过一号湿度检测器对化纤丝的湿度进行实时的检测监控,当化纤丝的湿度大于所需的要求时,一号干燥空气入管内通入干燥空气,对化纤丝进行干燥,降低湿度,直至一号湿度检测器检测到的化纤丝的湿度符合要求,若当一号湿度检测器检测化纤丝的湿度低于所需要求时,一号潮湿空气入管内通入潮湿空气,对化纤丝进行加潮处理,以达到所需的要求,直至一号湿度检测器检测到的化纤丝的湿度符合要求;该结构简单,通过一号湿度检测器的实时检测,保证化纤丝在卷绕前,其湿度符合要求,不受环境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化纤丝的储存和运输,保证化纤丝的性能。
在最后端的调节管与卷绕装置之间依次设有二号湿度检测器和两个调节管,二号湿度检测器的检测端对准并接近化纤丝,所述化纤丝同样穿过二号湿度检测器后方的两个调节管上的通孔,在其中一个调节管的封闭端设有二号干燥空气入管,在另一个调节管的封闭端设有二号潮湿空气入管。在化纤丝卷绕前再次设置一套检测调节的装置,可保证化纤丝的卷绕前的湿度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
作为优化,所述的二号湿度检测器的检测精度高于一号湿度检测器的检测精度;二号干燥空气入管的直径小于一号干燥空气入管;二号潮湿空气入管的直径小于一号潮湿空气入管。该结构使得第二次对化纤丝的湿度进行检测和调节更加精确,精度更高,性能更好。
在一号干燥空气入管、一号潮湿空气入管、二号干燥空气入管和二号潮湿空气入管上均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还与一号湿度检测器和二号湿度检测器连接。通过控制器接受一号湿度检测器和二号湿度检测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各个调节电磁阀的开关和开启大小,精确控制各种空气的导入量,实现了对化纤丝的湿度的精确的调节,从而得以使化纤丝的湿度保证在需求范围以内,提高化纤丝的性能。
在设置有一号干燥空气入管和二号干燥空气入管的调节管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装置与控制器连接,在化纤丝的湿度较大,需干燥的范围较大时,控制器可控制加热装置启动,通过加热装置与干燥空气共同作用,促使化纤丝的湿度快速降低以达到所需的要求。
作为优选,干燥空气入管和潮湿空气入管的管口处设有布满通孔的球状腔,球状腔布满通孔可以进气,并且可以360度进气,可扩大采样面。
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化纤丝卷绕前的湿度检测调节装置,其结构简单,在对化纤丝检测后通过控制器控制对化纤丝加湿或干燥,且实时检测调节,效率高,不影响化纤丝的正常生产卷绕,而且还可以保证化纤丝的湿度和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静,未经罗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23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桌面可调的桌子
- 下一篇:二氧化钛复合碳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