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儿秋千摇床两用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9129.7 | 申请日: | 2014-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7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何嘉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嘉洪 |
主分类号: | A47D13/10 | 分类号: | A47D13/10;A47D9/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中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3 | 代理人: | 薛家驹;张伶俐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秋千 两用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用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婴儿秋千摇床两用支架。
背景技术
现今物质丰富的社会,婴儿作为家长的掌上明珠,越来越多家庭使用婴儿秋千和婴儿摇床做为辅助抚养婴儿的用具,婴儿秋千:当婴儿乘坐在秋千在前后摇摆时,有助抚慰或逗乐婴儿,减少婴儿哭闹;婴儿摇床:婴儿摇床可以帮助婴儿睡觉,平稳均衡的摇动,可使婴儿的大脑神经调节平稳,能让婴儿迅速入睡。
但是婴儿秋千和婴儿摇床需要占用较大位置,如果同时购买两种婴儿用品,对于家庭地方较小而言,造成较难摆放;而且适合婴儿阶段时间内使用,过了婴儿期,需要进行丢弃,某种情度上造成一定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摆放容易和安装方便、且能适用安装秋千或摇床的婴儿秋千摇床两用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秋千摇床两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架体和右支架体,所述左支架体和右支架体之间设有底杆,所述左支架体的底杆和右支架体的底杆通过连杆相连,通过换装不同长度的连杆,实现调节左支架体和右支架体的间距。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秋千摇床两用支架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杆外表面设有外螺纹,连杆内表面设有内螺纹,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相螺接,使得底杆与连杆相连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底杆外表面设有内螺纹,连杆内表面设有外螺纹,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相螺接,使得底杆与连杆相连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连杆两端设有插接管,插接管螺接于底杆内。
具体进一步,所述连杆内有分隔凸台,底杆顶于分隔凸台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具体进一步,所述底杆包括两段底支杆,以及两段底支杆之间设有附加管,附加管分别与两段底支杆相连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附加管上设有用于连接底杆的活动扣块,活动扣块上设有钩扣,钩扣扣置于底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左支架体和右支架体之间间距调节通过换装不同长度的连杆来实现调节左支架体和右支架体的间距,令其可装配婴儿秋千和婴儿摇床,而不需要同时购买,避免占用家庭位置,从而避免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儿秋千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儿摇床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底杆与连杆相连接的第一实施例。
图4是底杆与连杆相连接的第二实施例。
图5是底杆与连杆相连接的第三实施例。
图6是底杆、连杆和活动扣块相连接的第四实施例。
以下为附图标记说明。
左支架体1、右支架体2、底杆3、连杆4、插接管401、分隔凸台402附加管5、活动扣块501、钩扣502、婴儿摇床6、婴儿秋千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左”、“右”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婴儿秋千摇床两用支架。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秋千摇床两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架体1和右支架体2,所述左支架体1和右支架2体之间设有底杆3,所述左支架体1的底杆和右支架体2的底杆通过连杆4相连,通过换装不同长度的连杆4,实现调节左支架体1和右支架体2的间距,令其可装配婴儿秋千7和婴儿摇床6,而不需要同时购买两种产品,避免占用家庭位置,从而避免资源浪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秋千摇床两用支架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底杆3外表面设有外螺纹,连杆4内表面设有内螺纹,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相螺接,使得底杆3与连杆4相连接。
如图4所示,具体进一步,所述底杆3外表面设有内螺纹,连杆4内表面设有外螺纹,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相螺接,使得底杆3与连杆4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嘉洪,未经何嘉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91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