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缆熔接现场切割废纤收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8632.0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1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延;孙仰东;赵志宇;蒋陵;于阳;张雳;钱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远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有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G02B6/255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缆 熔接 现场 切割 收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通讯线路维修用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收集光缆熔接过程中废丝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光缆熔接现场切割废纤收容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光纤通信线路接续过程中需要将两根光缆间纤芯通过光纤熔接机电弧熔化一体,实现光纤间的连接。为了保证熔接接头产生尽可能少的衰耗,需要两段纤芯的熔接端面平整,这就需要通过光纤切割刀对光纤进行切断,切断的光纤断丝往往落在熔接机间隙和地面,若不及时进行收容,将对环境和人畜产生极坏的影响。通常废光纤的收容都通过人工徒手进行,较为不便,容易遗漏和掉落光纤断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光缆熔接过程中的断丝收集不便的问题,设计一种光缆熔接现场切割废纤收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缆熔接现场切割废纤收容装置,其特征是它由一根外收容管1和若干节内收容管2组成,每节内收容管2位于插入外收容管1中,每节内收容管2的下部设有粘结部6,以便当其位于外收容管最下部时所述的粘结部将废纤粘结后随内收容管2在外收容管中的上升而纳入外收容管1中;在所述的外收容管1的顶部加装有顶部封闭帽3。
所述的外收容管1为具有弹性的圆柱形空心塑料管。
所述的内收容管2由粘结部6、倒梯形柱头5以及管身4构成,除粘结部6外,其余为竹制材料,管身4的顶部采用抛光工艺以防止上一级内收容管2的粘结部6与下级内收容管2的管身顶部相互粘连影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完成掉落缝隙的废光纤收容工作,减少徒手收容可能带来的刺伤施工人员手指、废纤丝落入空隙狭窄难以收容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使用方便,成本低,可集中消毁处理,有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光缆熔接现场切割废纤收容装置,它由一根外收容管1和若干节内收容管2组成,外收容管1为圆柱形空心结构,它可采用塑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每节内收容管2位于插入外收容管1中,每节内收容管2的下部设有粘结部6,以便当其位于外收容管最下部时所述的粘结部将废纤粘结后随内收容管2在外收容管中的上升而纳入外收容管1中;在所述的外收容管1的顶部加装有顶部封闭帽3。每节内收容管2由粘结部6、倒梯形柱头5以及管身4构成,除粘结部6外,其余为竹制材料,管身4的顶部采用抛光工艺以防止上一级内收容管2的粘结部6与下级内收容管2的管身顶部相互粘连影响使用。内收容管的管身4也可采用塑料制造,可为实心结构,也可为空心结构。具体实施时,为了防止粘结部6与相邻的内收容管2的顶端面相粘,可在粘结部6上加装防粘片,使用时揭去防粘片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
若发现光纤废丝掉落,首先,将本实用新型最底部的突出外收容管1的内收容管2的下部的粘结部6接触光纤废丝,形成粘连。然后,通过打开装置顶部封闭帽3,由装置顶部向下朝塑料管身1空心柱内塞入一级新的粘性柱,将底部已粘上断纤丝的内收容管2推出,再从外收容管1的上部放入外收容管1中并将第二节内收容管2的下部的粘结部6顶出备用,直到所有内收容管2下部的粘结部6均粘上断纤即可连同外收容管一并进行环保处理。也可用工具将已使用完的内收容管2从外收容管1中挤出放入废物袋或桶中,再重新装入新的内收容管2以实现外收容管的反复使用,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远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有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远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有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86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