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陶瓷化硅橡胶变频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6374.2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6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高登攀;冯保磊;赵树磊;王敏;韩惠福;朱崤;李兵;叶松林;朱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H01B5/08;H01B7/29;H01B7/295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胡东升 |
地址: | 2383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硅橡胶 变频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化硅橡胶变频电缆,属于电力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是指用于电力、通信及相关传输用途的材料,在不同使用情况下对其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不同,其中,变频电缆对电缆抗干扰性能要求较高,需避免受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另外,对处于不同环境下运行的变频电缆又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高温环境下需具备更高的耐高温性,而着火环境下需具备更高的耐火性和阻燃性等,但现有的变频电缆尚不能达到很好的耐火性,目前,国内外大多数采用的是氧化镁矿物防火绝缘和云母带缠绕来达到耐火要求,但由于氧化镁防火绝缘电缆的外护层有特殊的要求,在实际应用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云母带缠绕的耐火材料,由于工艺的限制,往往易造成搭接缝处出现缺陷,火烧云母带发脆,容易脱落,也造成耐火效果差,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如果电缆处在周围环境着火的情况下,由于没有一定的耐火性能会造成了人力或物力方面的损失。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耐高温性、耐火性及阻燃型,环保性好的变频电缆。此电缆可广泛用于对屏蔽性能要求严格且耐火性能要求较高的动力线路及输配电线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陶瓷化硅橡胶变频电缆,由绞合镀锡铜导体和挤包于所述铜导体外层的硅橡胶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多根所述绝缘线芯绞合构成缆芯,缆芯间隙设有阻燃填充绳,缆芯外依次绕包有无卤玻纤带绕包层、挤包有内护层,所述内护层外设有屏蔽层,屏蔽层外部采用无卤玻纤带包扎有绕包层,在所述绕包层外依次设有隔离套、镀锌钢带铠装层,电缆的最外层挤包有外护套。
所述绝缘层、内护层和隔离套采用陶瓷化硅橡胶绝缘挤包。
所述导体为第五类镀锡铜导体。
所述外护套采用热固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护套。
所述屏蔽层采用铜丝疏绕铜带间隙绕包结构。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电缆导体采用绞合镀锡铜导体结构,大大提高了电缆的抗腐蚀性能,同时确保电缆在运行过程中保持优异的电气性能。
2、本实用新型电缆采用陶瓷化硅橡胶作为绝缘层、内护层和隔离套,具有非常好的防火、耐火、阻燃、低烟、无毒的性能,同时其燃烧后的残余物为陶瓷状硬壳,硬壳在火灾(650-1300℃)环境下不熔融,不滴落,保障了在火灾的情况下线路畅通,起到坚固的保护作用。
3、本实用新型电缆中采用热固性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外护套是一种具有优异的阻燃、无卤、无铅、无氟、无碱、无石棉等环保特性,完全满足阻燃变频电缆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导体,2绝缘层,3填充绳,4玻纤带绕包层,5内护层,6屏蔽层,7绕包层,8隔离套,9铠装层,10外护套。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陶瓷化硅橡胶变频电缆,由绞合镀锡铜导体1和挤包于铜导体外层的硅橡胶绝缘层2构成绝缘线芯,多根绝缘线芯绞合构成缆芯,缆芯间隙设有阻燃填充绳3,缆芯外依次绕包有无卤玻纤带绕包层4、挤包有内护层5,内护层5外设有屏蔽层6,屏蔽层外部采用无卤玻纤带包扎有绕包层7,在绕包层7外依次设有隔离套8、镀锌钢带铠装层9,电缆的最外层挤包有外护套10。
具体实施中,相应的结构设置和材料选择分别为:
导体1是采用无氧镀锡铜丝绞制而成,导体层表面光洁、无毛刺、无锡层刮伤;
绝缘层2是采用耐高温陶瓷化防火硅橡胶,采用硫化工艺;
填充采用高温阻燃填充绳3,填充圆整;
玻纤带绕包层4采用无卤玻璃纤维带重叠绕包在缆芯外面;
内护层5采用耐高温陶瓷化防火硅橡胶,采用硫化工艺;
屏蔽层6采用铜丝疏绕铜带间隙绕包结构;
绕包层7使用无卤玻璃纤维带重叠绕包;
隔离套8采用耐高温陶瓷化防火硅橡胶,采用硫化工艺;
铠装层9采用镀锌钢带铠装;
外护套10采用挤包热固性无卤低烟阻燃耐泥浆聚烯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63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卡箍结构压力转换机泵
- 下一篇:一种轴承端盖环槽主轴螺纹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