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底部桁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4266.1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7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徐洪;贾春林;周桥;杨碧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竹安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5/06 | 分类号: | E04G5/06;E04G3/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43006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附着 升降 脚手架 底部 桁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脚手架的支撑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中的附着升降脚手架,指的是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工程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具有防倾覆、防坠落功能的外脚手架。
现有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主要由底部桁架、主框架、导轨、附着支座和防坠落装置等构成,主框架安装在底部桁架上端。底部桁架分为内、外两片,每片是由横杆(管)和立杆(管)通过扣件或其他紧固件构成的矩形框架,内、外两片之间通过纵杆(管)也连接成上、下矩形框,矩形框架内紧固有用于加固框架的斜腹杆(管)。在施工现场中,搭设完成底部桁架搭建后,需要在底部桁架的下矩形框内铺设走板,用做行走通道。
现有附着式脚手架的缺点在于:①纵杆的连接端面积较小,受到荷载后单位压力大,纵杆连接端易出现断裂、松动等现象;②需要另外铺设走道板,安装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结构牢固,同时无需另行铺设走道板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底部桁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底部桁架,包括立杆、斜腹杆,若干立杆分内、外两层竖直排列,还包括水平平行的上、下走道板,上、下走道板通过紧固件与立杆连接,内层两根立杆、外层相对的两根立杆、上走道板和下走道板构成单元矩形体框架;所述若干斜腹杆位于单元矩形体框架的内层立杆之间和外层立杆之间,斜腹杆的上、下端分别与上、下走道板固接。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单元矩形体框架由立杆、斜腹杆和走道板构成,与传统的纵杆相比,立杆、斜腹杆施加的荷载会传递到整个走道板上,由于走道板的面积较大,走道板的单位荷载较小,使得整个底部桁架结构更加稳固;另外,下走道板可以作为通道底板,省去了另铺通道底板的过程。本实用新型将传统杆(管)与杆(管)的连接改成杆(管)与板的连接,降低了安装难度,且使得底部桁架更加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单元矩形体框架的内层立杆之间和外层立杆之间分别设置有两根镜像对称的斜腹杆,使得单位矩形体框架的结构更加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斜腹杆的上、下端为扁头,上、下走道板上设有若干螺栓孔,斜腹杆的扁头与走道板通过螺栓固接;单元矩形体框架的同层斜腹杆的下端相互靠近,而上端相互远离,使得下走道板和斜腹杆形成正三角形结构,增大底部桁架的承载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底部桁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底部桁架,包括立杆1、斜腹杆3和钢制的走道板,走道板包括水平平行的上走道板21、下走道板22,若干立杆1分为内、外两层竖直排列,在上走道板21、下走道板22通过法兰与立杆1连接。
内层的两根立杆1、以及与它们相对外层两根立杆1、以及上走道板21、下走道板22构成单元矩形体框架,若干个单元矩形体框架形成整个底部桁架。
每个单元矩形体框的内层立杆1之间和外层立杆1之间均安装有两根斜腹杆3,上走道板21、下走道板22上开有若干螺栓孔,斜腹杆3的上、下端均为扁头,上、下扁头分别与上走道板21、下走道板22螺栓连接。在每个单元矩形体框架内,位于同一层(内层或外层)的两根斜腹杆3呈镜像对称,两根斜腹杆3的下端相互靠近、上端相互远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所作的类似变化的实施例,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竹安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竹安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42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装置
- 下一篇:抹墙机